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充分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它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购买手段,并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是和西方各国普通采用金本位制联系在一起的。1821年在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随后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国相继实行。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心的突出地位,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英磅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有三大特点:
❶金币可自由铸造;
❷价值符合 (辅币和银行券) 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❸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国际金本位制大体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个阶段。
(1) 金币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它的内容包括:
❶规定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确定本位货币 (金铸币) 的单位名称与含金量。
❷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以按本位币的含金量通过国家造币厂把黄金铸成金币。
❸各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 (铸币平价) 是确定各国货币汇率的基础,各国货币汇率波动的界限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❹国际间结算使用黄金,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国境。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金币本位制具有三个重要特点: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自由输出入。
(2) 金块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战争的影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濒于崩溃,为了防止黄金外流,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战争结束后,各国政府都想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黄金储备严重短缺而不能实现。直到1924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才相继恢复金本位制,但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已经很难恢复,实际上形成了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有以下特点:
❶国家不再铸造金币,在国内也不流通金币,只流通纸币;
❷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
❸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有黄金官价;
❹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但在国际支付或工业上需要黄金时,可按规定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兑换金块。
(3) 金汇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要维持货币的自由兑换,另一方面又苦于黄金不足,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这样,在金块本位制的基础上就形成了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
❶规定国内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但本位货币不再是黄金,大多是纸币;
❷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但不能兑换黄金,但可以兑换成外汇,用外汇在国外可兑换黄金;
❸依附于与本国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金本位制国家,在所依附国储存黄金与外汇,并与所依附国家的货币有固定比价,本国居民可按固定比价无限制地买卖外汇。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危机的冲击下,1931年7月,德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同年9月,英国因资金外流和金融状况恶化放弃了金本位制,致使一大批以英国为中心国的金汇兑制国家以及同英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北欧国家也被迫放弃金本位制。1933年3月,美国也因经不起连番的黄金挤兑风潮而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936年9月,欧洲黄金集团的最后三个国家荷兰、瑞士、意大利宣布货币贬值。至此,国际金本位制度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