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圩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圩田dyked fields

人们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南宋杨万里在《圩丁词十解》中说“圩者,围也。内以围田,外以围水”,说明了圩田的特点。
圩田创始于长江流域,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最初圩田修建相当简单,只是筑堤挡水而已,到五代时,圩田的修筑技术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堤岸、涵闸、沟渠相结合的圩田,而且规模宏大。《范文正公集·答手诏条陈十事》记载当时的圩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具有“旱涝不及,为农美利”的良好效果。
围田(见图)和圩田都是筑堤围田,但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二者有着不同的含义。筑堤围田是比较低级和自发性的,圩田是和灌溉系统互相配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大片平原上开发建成的。王祯《农书》对此有详细阐述:“围田,筑土作用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濒水不时淹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视度地形,筑土作堤,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


围 田

百,皆为稼地。后值诸将屯戍,因令兵众分工起土,亦效此制,故官民异属。复有圩田,谓垒为圩岸,捍护外水,与此相类。虽有水旱,皆可救御。凡一熟之余,不惟本境足食,又可赡及邻郡,实近古之上法,将来之永利。”对围田、圩田、官围、民围作了区别,同时对修筑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效益作了介绍。
北宋政和(1111~1118)年间长江下游沿江已有圩田多处,如太平州(当涂)围丹阳湖建政和圩,建康府高淳县围石臼湖建永丰圩,有田950余顷,太平州沿江圩田有300顷至万顷者四处,计田427 000余顷。其中太平州芜湖县万春圩,有田427 000亩,圩中有大道22里。平江(苏州)兴修围田2000余顷。南宋乾道六年(1170)积太平州筑圩几万数,淳熙三年(1176)太湖附近围田达1498所。熙宁三年(1070),郏亶曾上书言江南水利。在其《水利书》中对太湖一带高田、低地、治旱、治水,特别是圩田,有着相当周密的规划和科学的布置。对高田则“设堰潴水,以灌溉之,又浚其所谓经界沟洫,使水周流于其间以浸润之,立堽门以防其壅”。对水田低地,则兴修大量平原水利工程,“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七里或十里而为一横塘,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使塘浦深阔而堤岸高厚,虽大水不能入于民田,然后择江之曲者决之,则塘浦之水自高于江,而江水亦高于海,不须灌泄,不自湍流”,这样吴淞江南北岸水田约120余里,南岸大浦27条,北岸大浦28条,淞江北横塘两条,大塘浦57条,塘浦之间,广开圩田。这种田地,由于抗御旱涝能力强,丰收较有保证。《水利书》称:“国朝之法,一夫之田,为四十亩,出米四石”,“十万万夫之田,可出米七十二万石。”国家可以聚敛不少的收益。
历代十分重视在沼泽地修筑圩田成功的经验。《文献通考》水利田分列“圩田水利”和“湖田围田”两项;王祯《农书》提到围田与圩田只是相类在占江湖、横截水势、干涸湖面、滥围滥垦的情况下,这种围(圩)田,不只无益,反而有害。《宋会要辑稿》记宣和三年(1121)十月二日诏书称:江东新置圩田,加上流兴筑闭塞水源,至向下民田,无以灌溉,或壅遏发泄,使邻近者反被水患,令所属监司,按视改正。宋代由于滥占滥垦,也有的圩区不只危害邻近农田,本身也少得利,永丰圩即为一例。永丰圩“横截水势,每遇泛涨,冲决民圩,为害非细,虽民田千顷,自开修至今,可耕者止四百顷,而损害数州民田,失税数倍”。由于滥围滥垦,使太湖水利遭到破坏而水患日益加剧:“近年濒湖之地,多为兵卒侵据,累土增高,长堤弥望,名曰坝田,旱则据之以溉,而民田不沾其利,涝则远近泛滥,不得入湖,而民田尽没。”《授时通考》所载“卫泾禁围田奏”中:“……围田一兴,修筑塍岸,水所由出入之路,顿至隔绝,稍觉旱干,则占据上游,独擅灌溉之利,民曰无从取水。水溢,则流疏缺,复以民曰为壑。围曰侥幸稔,增租有几,而当税收之。因小有水旱,反为荒土,常赋所损可胜计哉。”可见,历史上南方在沼泽低洼地修筑圩田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滥肆“围湖造田”的深刻教训。
沼泽低洼地改造成为圩田,如果能正确处理好水的储蓄和宣泄问题,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但滥围滥垦,泄湖为田,旱涝失去节制,不但所围田地收成无保,还会给四周造成危害。在近海地带也会出现雨涝时湖水横溢,遭旱时海水倒逆的情况。盲目地与水争地,滥围滥垦只会招致灾祸。北宋后期民间就不断发出“复湖”、“复陂”的呼吁,南宋政权曾多次发布禁止和取缔围湖和围田的命令,但势家、地主仍以其雄厚的财力,变本加利地攫占更大面积的土地。明清时期圩田进一步发展,与水利的矛盾也更加尖锐起来。

圩田diked field

又称围田。沿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成的农田。地势低洼,地面常低于汛期水位,甚或低于常年水位。其中,地势较低、排水不良、土质黏重的低沙圩田,大都栽水稻;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不易保持水层的高沙圩田,常种棉花、玉米等旱地作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