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狭义的地籍是国家为了按照地亩征税而编造的簿册;广义的地籍是国家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而进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等项活动,即地籍管理。国家出现后,土地成为国家收入的源泉之一和专门的征税对象,便开始有对土地进行统计和评价等的地籍工作。中国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根据的簿册始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土”(农民自报占有土地)以定赋。东汉时全国普遍编造地籍簿册。以后历代政府都将地籍作为征收田赋的根据。最著名的地籍是明代的鱼鳞图册。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以田地为主,分号详列面积、地形、四至、土质及业主姓名,一式四份,分存各级政府,作为征税根据。因图上所绘田亩依次排列如鱼鳞, 故称“鱼鳞图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土地进行登记、质量评价、经济评定和统计、编制地籍图等工作, 为组织土地的经济有效利用和土地保护、农业生产布局、土地改良以及同土地利用有关的其他经济技术活动服务。
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根据的册籍。始于秦。明代的鱼鳞图册是历史上著名的地籍图册。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