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坐忘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坐忘论道家养生学重要著作。唐代司马承祯撰。一卷。《唐志》、《宋志》均著录。卷首有真静居士序,述锓印本书缘起。谓“其坐忘总说,不过无物无我,一念不生”。所谓“坐忘”,盖本庄子“心斋”、“坐忘”之旨,修达“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之域。坐忘即无所不忘,“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按修习次第,分《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篇。末附 《坐忘枢翼》总括其要。此论祖述老庄清静坐忘之旨,兼摄止观双修定慧之说,言简而意深,对后世练养者影响很大。载《道藏》第七百零四册、《云笈七签》卷九十四。另有明代吴勉学 《二十二子》 本,题 《司马子》。 坐忘论道教典籍。唐著名道士司马承祯著。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少好学,不求仕宦,致志学道。师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食之术。武则天、唐睿宗和唐玄宗等都曾召之入宫。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先生。“坐忘”一词初见于《庄子·大宗师》:“‘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其要旨为顺任造化,坐忘宅神,修养虚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