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城郭内城与外城,泛指城邑。《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外为之郭。”《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城郭古时防御系统。四面围筑墙垣,设门出入。早期多以夯土、石块修成,后逐渐发展为用烧砖包砌。中国在夏代前后已有城郭修筑。相传鲧作城郭。城修于内部中心地带,为君王居住及治事之所;郭围筑于外,一般民众居于郭内。此种内城外郭式的结构为后世都城长期沿用。 城郭在古代是围绕居住点而建的一整套防御建筑物。由城墙、城门、护城沟河等构成的大型建筑群体,集中表现了当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成就。“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自春秋到明清,城是保卫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内城外郭是统治者设置层层屏障保护自己的手段。城与郭在各个朝代分别有“子城、罗城”; “内城、外罗”;“阙城、国城”的叫法,其作用是一样的。城郭最早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为保护自己而在居住地四周挖壕沟设防御工事,商代出现有城墙的都城,春秋战国是大规模建城的时期,当时燕下都、齐临淄的城墙曾厚达20m,城门洞最深达80m,以土夯实而成。南北朝时期如邺城城墙开始在夯土墙外包砖壁。南宋后,为防御炮火,墙身用砖石包起的渐多,个别还用糯米灰浆砌筑。明清后夯土城墙大部分都以砖城墙代替,城防设施亦不断完善。宋代编成的《修城法式条例》等官书已有城、城门、瓮城、敌楼、围楼、战棚、驽台、暗门等防御设施的详细记载。现存完好的甘肃嘉峪关关城位于甘肃省酒泉县境内,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用于驻扎戌边军队的防御城市,城门敌楼等防御设施俱备,背负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在茫茫大漠中,显得雄浑壮观。 嘉峪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