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塞下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塞下曲唐高适的五言古诗: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至十四载从军河西期间,其时诗人充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此诗表现了慷慨赴边的英雄情怀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雄壮豪放。 塞下曲唐戎昱的七言绝句: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塞下曲,乐府题,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虏塞,少数民族军队驻守的关塞。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因古代西域和阗(tian)等地的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为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北路必经关口。此诗描绘了凯旋之师的声威气势,景象壮阔,境界雄浑。 塞下曲唐李贺的乐府诗: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箕愁。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此诗以想象、暗喻手法,通过塞上景物的具体刻画,寓托其情思。前10句写边塞辽阔荒寒景象,透出外敌强大、边境不宁的忧愁。后二句借“天尽”及水流声暗喻边战之不可结束及征戍之永无尽期。 塞下曲明陈子龙五言律诗。共六首,选录二首。其二: “千里鸣哀角,荒荒动戍楼。橐驼铜狄夜,雕雁玉关秋。万马随龙种,三军拜虎头。更收河右地,自此号凉州。”橐驼,骆驼。铜狄,铜人。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龙种,指骏马。三军,步、车、骑三军; 或为军队的通称。虎头,相家以为贵相,这里指将领。此诗写收复河西的军事行动。其五: “长安万余里,东望暮云扃。边驿戎王邸,天山汉将铭。塞榆犹历历,关柳更青青。无数临洮勇,伤心对短亭。”此诗反映远征边塞将士对长安、对故土的怀念之情,真切动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