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增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增益❶在电信号传输中,是“传输增益”的简称; 增益指用增添字词或句子的方法来增加文章语句的表现力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宋代欧阳修《昼锦堂记》原有“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今昔之所同也”,后来将前句各增加一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见黎靖德辑《朱子语类》),使原来平直叙述的两件事均加重了语气,而且增添一层“进一步”的含义。增益的修辞效果,与删削一样重要。作文讲究“炼字”、“炼句”,实则也是“炼意”。增加字词或句子可以使原文内容更为充实完善,说明原句本有欠缺。增益,也是一种“炼字”和“炼意”。增益分“增字”和“增句”两类(按杨树达《中国修辞学》)。“增字”,如上例。又如宋欧阳修作史照《岘山亭记》,以示章子厚,章读原文至“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一投汉水”处说“亦可”。后来欧阳修改为“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增益四字,突出了二石的去向,语气也加重了。增句,例如《后汉书·范滂传》写建宁二年(169)大诛党人时,诏下,急捕范滂,范恐牵连他人“即自诣狱。县令大惊,出,解缓印,引与俱亡(一起逃出),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行路闻之,莫不流涕”。后来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说《后汉书·范滂传》此段叙至范滂辞母而母训滂后应加一句,即加“滂竟被害”,然后再写“行路闻之,莫不流涕”。若增此四字,人物命运的结果交待得就比较清楚了,而且“行路闻之”之“之”不再是范与母辞别和母训范一事,而是指“滂竟被害”事,可以突出影响。增字、增句,不仅可以加重语气,还可以增意,故须慎重,不能改窜原意,以致引起岐义或误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