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墨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墨义

科举考试文体之一。即考试官依经文及注疏提问,应举人依经文及注疏对答,无须解说。唐代明经考试经义,有时是口问大义,称“口义”。有时为书面回答经文或注疏,称“墨义”。宋沿唐制,以经义考试进士和诸科举人,命其笔答。试法为简单的书面回答,如问: “作者七人矣,请以七人之名对。”答曰: “对: 七人某某也。谨对。”又问: “请以注疏对。”答曰: “对:注疏曰: 云云。谨对。”熙宁四年 (1071年) 罢明经、诸科,进士科亦罢试墨义。自此墨义遂废。

墨义

笔答经义。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始于唐代。考生只需依经文和注疏作答,不必论述。

墨义

科举考试用语。唐宋科举考试方法之一。唐明经科原本口试经术大义十条。建中二年(781),中书舍人赵赞知贡举,奏请将所答内容录于纸上,直书其义,不重修辞,以此为凭,定其取舍,称为“墨义”。即以书面问答形式回答经义。宋沿唐制,用以考试进士和诸科举人。试法极为简单,如问:“作者七人矣,请以七人之名对。”答:“对:七人某某也。谨对。”又问:“请以注疏对。”答:“对:注疏曰某某。谨对。”熙宁四年(1071)罢明经科,进士科亦罢考墨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