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处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处月西突厥别部。初与诸部杂处于伊丽河流域,后西突厥衰乱,处月有徙居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东者。唐贞观十六年(642 ),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遣处月等部围天山军,安西都护郭孝恪击走之,乘胜追拔处月俟斤所居城。永徽五年(654),以处月地置金满、沙陀二州,皆领都督。有学者认为,11世纪末处月族构成了喀喇汗朝军队的核心 。12世纪末自称为“回纥邹括蕃部”的巴拉沙衮商人( 《金史·粘割韩奴传》 ),也是处月族。 处月西突厥部落的名称,《北史·铁勒传》译为“炽俟”,西方史籍记其原音为cigil。原为三姓葛逻禄中的一姓,游牧于金莎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的天山)内外,后有部分西迁至邪逻斯川(今新疆塔城一带)和伊犁河流域。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阿史那弥射归降唐朝时,曾率部分处月人东迁内地。贞观十五年,乙毗咄陆可汗曾率处月侵扰伊州,安西都护郭孝恪曾击败其军,攻克天山中的处月俟斤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将阿史那社尔西征龟兹,处月等部助龟兹抗拒,为唐军所败。阿史那贺鲁背叛唐朝,处月积极响应。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将程知节率军西征,处月部归降,唐朝在其游牧之地设金满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沙陀州(今新疆奇台县境内)。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将阿史那社尔西征阿史那贺鲁,伊犁河流域的处月部向唐军归降。有人说处月部落即是沙陀突厥,这个问题今后值得研究。五代至北宋,天山南部有仲云族,又译众熨、种榅,有大仲云、小仲云之分,为回鹘化的处月人。 处月西突厥部落名称。与处蜜部落相邻或杂居。游牧于金莎岭(今吉木萨尔以南的天山),后有部分西迁至邪逻川(今塔城一带)和伊犁河流域。唐显庆五年(660),唐军西征,该部落归降,唐朝在其地设金满州(今吉木萨尔)、沙陀州(今奇台县)。唐军平定西突厥后,伊犁河流域的处月部落也归降。 处月古部落名。隶属西突厥五咄陆部。唐时游牧于天山北麓,约在今乌鲁木齐东古城附近(一说在今额林哈毕尔噶以南,自空格斯流域迄于天山北)。贞观十六年(642),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遣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县,为郭孝恪击退,拔处月城,进抵遏索山,降处密之众。永徽二年(651)随阿史那贺鲁叛唐,进攻庭州。唐命梁建方、契苾何力征讨。翌年生擒其首领朱邪孤注。显庆元年(656)秋,葱山道行军总管程知节征讨西突厥时,败之于榆慕谷。二年归降阿史那步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