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复性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81 复性书

唐伦理哲学著作。李翱著。本文在伦理哲学上,本孟子性善论,兼取《中庸》思想,又受佛教“见心成佛”说的影响,提出并论述了以“复性”,即恢复人的善性为核心的伦理思想。首先,在性情关系上,认为人之性乃“天之命也”,“皆善”,而且“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没有差别。性生情,情明性,“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因情以明”。圣凡之别在于圣人“虽有情也,未尝有情矣”,其性不为情所匿,而凡人往往为情所惑,“情既昏,性斯匿矣”,致其善性“不能充也”;其次,在修养方法上,提出 “无虑无思”、“视听言行,循礼而动”的方法。本文认为人们久为情欲所惑而失其性善之本性,如要恢复其善性,即须“弗虑弗思,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心寂不动,邪思自息”。表现在“礼听言行”上,就是要“循礼而动”,最后达到“广大清明,照平天地,感而遂通天下”的“至诚”之境,从而复其本善之性;再次,本文从人之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认识出发,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指出人们应“终日志于道德”,才能达到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理、天下太平。本文对宋明理学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影响。

复性书

唐李翱著。分上、中、下三篇。阐述其“复性说”的人性学说。上篇讨论性和情的关系。认为人的本性天赋,至善,圣凡无别。“性者,天之命也”,“人之性皆善”,“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性生情,情明性,“无性则情无所生矣”,情由性生”。“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性受到情的迷惑,“情既昏,性斯匿矣”,“故性不能充也”。主张去情复性,即通过“视听言行,循礼而动”“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达到“能尽人之性”。中篇阐述成为圣人的修养方法,即通过“弗虑弗思”(“正思”)的虚静境界和“知本无有思,动静皆离,寂然不动”的绝对静止境界两个修养阶段,达到“至诚”的圣人境界,“寂然不动者,是至诚也”。下篇阐述人必须努力于道德修养,“终日志于道德”,才能达到意诚、心正、身修、家齐、治国、平天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