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写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了农奴少女卡秋莎·玛丝洛娃,随后遗弃了她,使她备受凌辱,沦为娼妓,最后又被诬告杀人罪而下狱,并判处流放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在法庭上与她重新见面,受到良心谴责,决定赎罪,为她奔走伸冤,上诉失败后又陪她去流放。他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她重又爱他。但她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地位,终于同一位“革命者”结婚。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初为天真纯洁的少女,后沦为娼妓,接触革命者并受到聂赫留朵夫的感动后,人性中崇高美好的一面重又复苏。玛丝洛娃作为被封建统治阶级迫害的牺牲品,她的复活寄托了作者博爱主义的理想。 《复活》19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品。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聂赫留朵夫公爵的忏悔活动,深刻地揭露和鞭挞了帝俄社会的种种罪恶性,为世界文学提供了一幅旧制度的典型图画。美丽纯洁的少女卡秋莎·玛丝洛娃遭年轻公爵聂赫留朵夫诱奸,怀孕后又被遗弃,被女主人赶出了家门,衣食全无,被迫沦为妓女。多年后玛丝洛娃被诬告为谋财害命的凶手而被捕入狱。在法庭受审时,与聂赫留朵夫相遇。玛丝洛娃的出现使他的良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意识到自己就是玛丝洛娃的苦难的罪魁祸首。他到狱中向她认罪,并设法解救她。在出入法庭和监狱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了解到许多不公正和残忍的事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贵族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积极为玛丝洛娃上诉,但是上诉失败,玛丝洛娃被判有罪,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也放弃财产和贵族生活,跟随玛丝洛娃等一批流放犯去西伯利亚。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的真诚所感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在流放途中,玛丝洛娃结识了政治犯西蒙松,获得了精神和道德上的新生。最后,聂赫留朵夫在《福音书》中找到了消灭罪恶的方法,那就是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并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由此他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复活”。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经历,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具有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托尔斯泰以柔和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浅显而质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名著。 复活长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作。写于1889—1899年间。描写天真的农村姑娘玛丝洛娃被贵族青年聂赫留多夫诱奸后遭到遗弃,沦为娼妓,后又被诬告为杀人犯,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故事。着重表现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精神和道德“复活”的过程。揭露了沙皇法庭、监狱和政治机关的黑暗,批判了贵族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专制制度,同时也宣扬了“托尔斯泰主义”。小说结构完整统一,辛辣的讽刺渗透全篇,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心理描写细腻入微,是世界文学中不朽名著之一。 《复活》《复活》 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在这部作品里,作家创作中有利的方面和局限性都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复活》长篇小说。俄国托尔斯泰著。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在姑母家诱奸了使女卡秋莎·玛丝洛娃。她怀孕后被女主人驱逐,沦为娼妓。几年后又被诬用毒药谋杀一商人,被判重刑。审判时作为陪审员在场的聂赫留道夫大受震动,内心承认自己才是真正的罪人。为替她申冤,曾四处奔走均无结果。经过几番思想斗争,终于提出了与她结婚同赴流放地以赎前衍。她虽不同意,但被他精神所感动,自动戒烟、戒酒,决心重新做人。这样,二人分别获得了精神的 “复活”。在去西伯利亚途中,她与一同流放的革命者结成夫妻,聂赫留道夫孤独地回到了莫斯科。小说以聂赫留道夫的营救活动为线索,描绘了农村、城市、各级官僚机构及教会的黑暗,愤怒控诉了沙皇专制制度; 同时也进行了道德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恶等反动说教。小说广泛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人物心理冲突尖锐而富于戏剧性,结构与语言单纯、自然,达到晚年所追求的质朴与和谐。有中译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