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夏完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27 夏完淳1631—1647

明代诗人、抗清将领。原名复,乳名端哥,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胥(灵首)、玉樊。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父夏允彝、其师陈子龙,俱为江南名士。自幼聪慧,天资极高,5岁读经史,7岁能作文。清兵南下时,随父、师投军抗清,曾任南明鲁王中书舍人。兵败被捕,坚贞不屈,痛斥汉奸洪承畴,在南京壮烈牺牲。著有诗集《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等,后世编为《夏节愍全集》。另著有史书《续幸存录》。今人有点校本《夏完淳集》。

夏完淳1631—1647XiaWanchun

明代诗人。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的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都是讲文章重气节的名士,对他影响很大。清兵南下后,他同父亲、师友一起参加了抗清斗争,南明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后被清兵捕获,拒绝诱降,以身殉国,年仅17岁。
夏完淳诗文兼长,并能填词作曲,均气壮而语俊,情厚而调高。他早期受陈子龙复古主张的影响多摹拟之作,内容比较单薄。参加抗清斗争以后,他面对现实进行创作,一洗模拟面貌,他抒写国破家亡的悲痛,记述自己的抗清斗争,表现了高昂的抗战激情和坚定的民族气节。他的这些作品,不事雕琢,慷慨激昂,形成了独特的沉郁风格。如他的著名代表作《易水歌》、《寄内》、《南冠草》、《土室余论》、《狱中上母书》等都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著有《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近人汇编为《夏完淳集》。

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诗人、抗清将领。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5岁知书史,9岁善诗文。14岁随父夏允彝及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后被捕,在南京痛骂洪承畴,坚拒诱降,被杀,年仅16。所作多慷慨悲凉,高亢激越。有《内史集》、《南冠草》等诗集。今人辑其诗、词、曲、赋、散文为一集。名《夏完淳集》。

夏完淳1631—1647

明末诗人,抗清将领。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他天资过人,聪明早熟。5岁读经史,7岁能作文,受到前辈文人赏识。他自幼受其父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12岁拜当时文坛声望极高的陈子龙为师,二人创立“几社”。14岁时随父夏允彝、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清军攻陷松江后,其父投水殉难。夏完淳誓志报国,与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梅重组义军,并上书南明鲁王,鲁王授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兵败,只身流离。顺治四年(1647)夏,在故乡被捕,押解南京,因拒绝诱降,英勇就义,年仅17岁。他虽一生短暂,但著作却很有成就。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其前期诗受拟古主义影响,内容比较单薄;后期风格变为高亢激越,慷慨悲壮;抒写国家破亡之悲,英雄末路之哀,具有感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他被捕后写的诗《南冠草》,文《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等,都是血泪凝成的正气篇。他的作品曾编为《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夏完淳集》。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

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14岁时,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举兵抗清。其父兵败自杀后,又从陈子龙参与太湖军事活动。后被捕,在南京痛骂洪承畴,不屈死。所作诗文,抒发其壮志浩气,反映其斗争经历,悲歌慷慨,以《南冠草》诗著名。其纪实散文《续幸存录》(传本不全),记南明史事颇详,亦足见其少年英雄,国事为重,其文为绝笔,为史笔。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

明代诗人。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聪明早慧,自幼受父夏允彝、师陈子龙熏陶,讲文章,尚气节。十四岁从父、师起兵抗清,兵败父死,又与师再次起兵,受鲁王中书舍人职。后被捕,在南京慷慨就义,年仅十七。有《南冠草》、《玉樊堂集》等。幼作效拟六朝,从军后,多抒写国破家亡之愤,悲凉激越,风格独特,诗歌《细林夜哭》、散文《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等,皆为血泪凝成之名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