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多化性蝇蛆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多化性蝇蛆病disease caused by themultivoltine parasitic fly寄生性蚕病之一,由多化性蚕蛆蝇幼虫(蛆)寄生而引起,造成蚕死亡或蚕茧被蝇蛆穿孔而不能缫丝。多化性蝇蛆病是桑蚕重要的寄生病害,分布遍及中国、朝鲜、泰国、缅甸、印度、日本、欧洲、大洋洲及马达加斯加等地区。对养蚕业的为害较大。过去,采用挂纱帐防蝇,但收效甚微。60年代,中国创制“灭蚕蝇”药剂,推广后基本上能控制蝇蛆病的为害。多化性蚕蝇蛆除寄生于桑蚕外,还可寄生于柞蚕,蓖麻蚕、天蚕等,又是茴香金凤蝶、豆天蛾、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斜纹夜蛾、桑毛虫、桑尺蠖等害虫的天敌。 图1 多化性蚕蛆蝇形态(成虫)
多化性蚕蛆蝇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而异。在热带亚热带发生11~14代,温带6~7代,北温带3~4代。在25~28℃条件下,1个世代约需25~30天。其中卵期1.5~3天,幼虫在5龄蚕体内寄生约4~5天,蛹期10~12天,成虫期6~10天。成虫羽化后多栖息于蚕室附近。取食1~2天后交配。产卵于蚕体表,每次产一粒。多产于5龄蚕腹部第1~2环节及第9~10环节的节间膜或两侧下腹线处(图4)。产卵期持续4~8天,每天以中午为多。每头雌蝇有卵约400粒。 图4 蚕蛆蝇在蚕体上产卵 侵染 幼蛆孵化时用口钩在卵腹面穿一孔,再剉开蚕体壁钻入体内寄生。随后卵壳背面亦穿一孔,成为幼蛆呼吸通道。幼蛆侵入蚕体后,寄生在体壁及肌肉层之间。以蚕的脂肪及血液为食料。幼蛆侵入蚕体后,被蚕新生组织包围,形成一鞘套随着蛆体的增大而延长、加厚、变黑,在蚕体表面可见到“喇叭”形的黑色病斑。 幼蛆寄生蚕体内经2次蜕皮成熟。蛆体寄生在蚕体内的日数与蚕发育时期有关。如寄生在3、4龄蚕体内发育较慢,寄生在5龄蚕体内发育较快。同一蚕体内寄生蛆数多时,其寄生日数比寄生一、二个蛆时短。温度高,蚕发育快,蛆体寄生时间亦相应缩短。成熟的蛆自蚕体或蚕茧中脱出,有向地性和背光性,钻入土中化蛹。 病征 桑蚕从3龄至5龄上蔟均可被蚕蛆蝇产卵寄生。病蚕特征是体表可见“喇叭”形有孔的黑色病斑。从病斑的大小,可测知寄生的程度。病斑附近常带有白色卵壳(图5)。由于蛆体迅速长大,导致蚕体环节肿胀或向一侧扭曲。有时由于血液氧化使病蚕变成紫褐色。5龄中期被寄生的蚕有早熟的现象。3龄被寄生的蚕,大部分在大眠时不能蜕皮而死亡; 4龄或5龄初期被寄生的蚕死于蔟中或结薄皮茧; 5龄中、后期寄生的仍能结茧、化蛹、但不能羽化。蝇蛆病蛹的体皮上同样在寄生部位显现黑斑。蛆体寄生在蚕体内导致蚕营养不足,代谢失调而致死。如一头蚕被寄生蛆数多的,蚕死亡更快。被寄生的蚕和蛹的尸体变黑腐烂。成熟的蛆穿破蚕体壁而脱出。如蚕已结茧则穿破茧层脱出,成为蛆孔茧,不能缫丝; 如茧层厚,蛆体不能咬破茧层,则成锁蛆茧,缫丝时断头多; 如蚕蛹因蛆害死于茧内,则成污染茧,亦不能缫丝。 图5 多化性蚕蛆寄生病斑 防治 主要措施是用“灭蚕蝇”药剂300倍液,于5龄起蚕饷食后第2天、第4天、第6天各喷施蚕体1次,可杀死蝇卵和蚕体内蝇蛆。蝇害严重季节可在3、4龄各喷药1次。也可用500倍稀释液以1∶10重量比和桑叶掺匀后喂饲,但对该药过敏的蚕品种较不安全。此外,在种茧育过程中采取设纱窗防蝇,丝茧育蚕茧及时烘茧杀蛆和杀灭越冬蛹等措施,减少成虫基数的措施,可提高防治效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