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同社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同社会中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儒家学说中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和“小康”相对。《礼记·礼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社会改革家、进步思想家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有重要影响,但它是不可能在小生产基础上实现的空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