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12 大射见20011条 “礼射”。 大射古天子、诸侯为祭祀而举行的射礼。在《仪礼》为第七篇。《郑目录》云:“名曰大射者,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其群臣射以观其礼数,中者得与于祭,于‘五礼’属嘉礼。”又,天子择士之射。《礼记·射义》正义曰:“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所以择士是也。” 大射古代射礼之一。是天子、诸侯将有祭祀之事,邀客比试射艺的礼仪。大射在郊外举行,规定天子射虎侯、熊侯、豹侯;诸侯射熊侯、豹侯; 卿大夫射麋侯,每侯都设有靶心。据《仪礼》所载,每举行一次大射礼,先后都需经过四十三道繁复的程序,礼仪时间可长达一天之久。其主要程序有:戒百官,戒宰,张侯,设乐悬,陈设,命宾,纳宾,主人献宾,宾酢主人,主人酬宾,作乐娱宾,燕礼备,请射,纳器,誓射,比耦,诱射,三耦射,一番毕;将射命耦,三耦拾取矢于福,君与宾耦射,公卿皆射,射讫取矢,数算,饮不胜者,二次完; 以乐节射,取矢,数获,饮不胜,拾取矢,三番竞等。 大射先秦时期的朝仪名称。指帝王于宗庙前举行的射礼仪式。按周王朝的礼制,天子举行郊祀以后,与来朝的诸侯、畿内公侯的子弟及卿、大夫、士要在射宫举行大射仪式。行此礼的目的主要是考查诸侯、卿、大夫、士的德行和艺能。德行以举射时的神态体貌与举止进退是否合乎礼节为根据; 艺能则以射中的多寡为根据。后世王朝的礼制中虽或有大射之礼,但大都只是徒具虚文,即便实行也是时举时废。如唐代,唐玄宗开元九年(721)罢行大射,至开元二十一年又一度恢复,但时过不久,“其礼又息”,“自此以后,射礼遂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