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清宝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清宝钞

清代发行的一种纸币。《清史稿·食货志》:“咸丰二年 (公元1852年) 福建巡抚王懿德亦以为请。廷议以窒碍难行,郤之。是时银亏钱匮重,而军需河饷糜帑2千数百万,筹国计者,率以行官票请。次年,命户部集议。惠亲等请饬部制造钱钞与银票相辅并行。票钞制以皮纸,额题 ‘户部官票’,左满、右汉,皆双行,中票2两,平足色银若干两,下曰 ‘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边文龙,钞额题 ‘大清宝钞’,汉字平列,中标准足制钱若干文,旁八字为 ‘天下通宝,平准出入’,下曰: ‘此钞即代制钱行用,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一切税课捐项,京、外各库一概收解,’ 边文如票。《辞海》: “大清宝钞,清代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 (公元1853年) 发行,以制钱为单位。面额最初分250文、500文、1000文、15000文和2000文数种。主要用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军费。后又增发5000文、10千文、50千文和100千文等大钞,形成通货膨胀。至同治元年十一月初七日 (1862、12、27) 停用。”

大清宝钞

清代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以制钱为单位,面额最初为二百五十文、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和二千文数种,主要用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军费。后又增发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和百千文等大钞,形成通货膨胀。至同治元年十一月初七日(1862年12月27日)停用。

大清宝钞

清代货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清朝末期财政上出现了严重危机,当时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措军饷之急需,在咸丰三年(1853)先后发行了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本钱为1854年 (咸丰四年)发行的宝钞,长22.2,宽12.5厘米,钞面准足制钱一千五百文,尊字第一千二百六十三号咸丰四年制,下段文字九行三印。大清宝钞则以制钱为单位,故可称钱钞或钱票,票额分为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百千文共八种。本钱为壹千五百文,发行量较少,为咸丰年间纸币中稀见的珍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