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跃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跃进1958年,在各省区互相攀比、计划指标不断被刷新的“跃进”形势下,自治区也多次修改“二五”计划(草案),各地纷纷制定“跃进”规划,掀起以大量开荒、大力植棉、大兴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大跃进”。“大跃进”期间,自治区耕地面积扩大119.21万公顷,比1949—1957年扩大的耕地面积还多60.4%;粮食总产量由1957年的145.57万吨增加到1960的197.98万吨。1958年冬,新疆掀起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全区上百万人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建成土高炉2500多个,计划生产钢铁24万吨,结果全区生产生铁17.35万吨,合格的仅有2.44万吨,生产钢3万多吨,合格的仅有1.89万吨。由于盲目追求根本无法实现的高指标、高速度,违反经济发展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和工农业生产产值的下降,也破坏新疆的生态平衡。 大跃进在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之后,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和忽视调查研究,1958年轻率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经过初期的酝酿,先后出现了1958年夏秋之间的“大炼钢铁”和1960年上半年的“大办工业、运输业”等两次高潮。最后,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而不得不以大幅度的经济调整来结束。在当时“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号召下,在不断反对右倾的政治环境下,湖南省委在1958年8月把湖南全省的当年粮食总产量指标提高到400亿斤,以争取“一年实现十年粮食生产规划”。由于高指标、瞎指挥、强迫命令,必然导致浮夸风。全国到处放“卫星”,湖南的稻谷亩产“卫星”从亩产2500斤,一直抬高到6.6万斤,红薯亩产放了56.8万斤的“特大卫星”。夏粮浮夸风造成了中国农业过了关和粮食吃不完的假像,遂又兴起了全国集中力量抓工业,尤其是抓钢铁的运动。中央号召1958年全国钢铁翻一番,湖南在1958年1~8月仅产生铁9万余吨和不到1万吨钢的基础上,提出当年生产72万吨铁、15万吨钢计划。为此动员了700多万人,以土法炼钢为主,大办钢铁。与此同时,掀起了以土法为主,全民大办煤炭、大办机械、大办交通运输等运动。其间尽管当时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人提出过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的思想,但很快就遭到反右倾的批判和反右派的斗争,而无法得以贯彻。 “大跃进”酝酿于1958年1月的南宁中央工作会议和3月的成都中央工作会议。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展开。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达到高潮。“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要求钢产量1958年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t达到1070万t,1959年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8万t达到3000万t。粮食产量1958年比1957年增加80%,由1.95亿t达到3.5亿t,1959年比1958年增加50%,由3.5亿t达到5.25亿t。“大跃进”持续了三年到1960年停止,史称三年“大跃进”。三年“大跃进”的损失,折合人民币为1500亿元,造成1959年至1962年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钢产量最低年份为1962年,只有667万t。粮食产量最低年份为1960年,只有1435亿kg,低于1951年的水平。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