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都古代公爵的封地。元代中央机关所在地,即今北京。《尚书·立政》:“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曾运乾曰:“盖外臣都家之官也。”《易解》:“大都小伯者,曾运乾曰:‘大都,三公之采邑;小都,卿大夫之采邑。伯,长也。大都言都不言伯,小都言伯不言都,互文见意也。’”(见:大都路) 大都参见元大都。 大都元代首都。在今北京市。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东北另筑新城,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蒙古语称为“汗八里克”,即汗城的意思。都城规模宏大,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摘自《辞海》 大都元代都城, 即今北京市。蒙古人称“汗八里”,意为“汗城”。古代称蓟,辽称燕京,金称中都。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军攻克金中都, 金亡后称燕京,世祖至元元年(1264)复改为中都。四年,始于中都之东北建新城。九年改名大都,建中书省署,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城方六十里,有十一门:南日丽正、顺承、文明,北曰安贞、健德,东曰崇仁、齐化、光熙,西曰和义、肃清、平则。城东西两面相当于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抵今东西长安街,北至今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为当时世界少有的大城。 大都元朝时的都城。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金中都。1260年,忽必烈在燕京设行中书省,1264年,改燕京为中都。1267年,开始动工修建新城,至1276年,新城建成。大都城周围约28600m,环城共11个门;皇城周围约20里;宫城周围共9里13步。新城是主要商业和居民聚集地,共有市集30余处。大都城南、北两城设有兵马都指挥使司,设巡兵1000多人,负责日常治安事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