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食西域国名。波斯文Tazi或Taziks的音译。见《经行纪》、《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和《辽史》等。指阿拉伯帝国。公元7世纪形成于阿拉伯半岛,为伊斯兰教国家。经过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即成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中亚、西亚为其垄断。8至9世纪,为其最盛时代。科学文化高度繁荣,并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10世纪以后陷于分裂。由于社会矛盾激化,人民起义,各教派间的斗争,国势日衰。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剥夺了哈里发的政治权力。1258年,蒙古人灭阿拔斯王朝。至此,阿拉伯帝国灭亡。 大食波斯文Tazi或Tazlks的音译。即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所建立的阿拉伯帝国,后又分为以报达为都城的黑衣大食和以西班牙哥都华为首都的白衣大食。原系一部族的名称,唐以来才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辽史》等均作大食。唐初和大食开始往来,651年大食遣使到唐,两国正式建立国家交往,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民间也长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大食商人活跃在唐各地。我国造纸术和炼丹术曾由大食传至西方,大食的工艺品如玻璃等也流传到我国。 大食Tazi或Tajiks新旧《唐书》作“大食”,《往五天竺传》作“大寔”、《册府元龟》卷907页作“大石”。唐代以来对阿拉伯帝国的称谓。7世纪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国家。至8世纪中期,建立起版图包括今阿拉伯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伊朗、中亚、亚美尼亚、埃及、北非和西班牙等地的大帝国。9世纪中叶以后,国势日渐衰弱。1258年蒙古人入侵,帝国灭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