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黄中国西传之药物。阿布·曼苏尔《药物学大纲》说大黄有中国及呼罗珊两种。中国产者,用最广。1154年,爱德利奚记大黄产于中国白庭克山 (Buthink)。13世纪时,依宾赛义德记中国产大黄甚多。马可·波罗记肃州诸山,皆产大黄甚丰。各国商人皆往该处贩运,而转至世界各处也。 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攻下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肘后备急方》。又名将军、正西庄、泻黄、川军、锦纹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用清水湿布闷至中心变软。切片晒干生用,或酒炒、炒炭、蒸制后用。主产甘肃、青海、宁夏、四川及西藏。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主治:❶热结便秘,实热壅滞,与芒硝、枳实、厚朴配伍,如大承气汤。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根或根茎。主产于青海、甘肃。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大黄medicinal rhubarbRheum of ficinale Baill. ,蓼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分布中国西南山地,现多为栽培。根状茎粗壮。茎直立,有纵沟。叶掌状浅裂,托叶鞘筒状。花小,两性 ,组成顶生圆锥状花序;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6枚,绿色,成2轮排列。瘦果有3棱,其上生翅,边缘不透明。花果期春夏季。根状茎入药,可作泻剂,也有消炎、健胃作用。 大黄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北大黄、唐古拉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又称绵纹、将军、川军。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性寒,味苦,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活血消瘀等功效。野生品主产于川西地区,栽培品主产于川东地区; 甘孜州产量最大,阿坝、凉山州次之。1950年收购320吨,1960年达4520吨,现常年约产1000吨。四川大黄资源丰富,质量上乘,历来是重要出口物资。 大黄Rheum officinale亦称“马蹄大黄”、“川大黄”。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粗壮。茎直立,中空。叶互生,近圆形,具掌状浅裂。圆锥花序,花淡黄绿色。瘦果,三棱形,具翘。甘肃药用的还有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亦称 “鸡爪大黄”“铨水大黄”,花淡黄绿色;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亦称 “北大黄”,花紫色。块根入药,性寒,味苦、香、麻,有祛热利泻、行瘀通经、消炎、健胃之功能。甘肃大宗输出药材之一。野生和栽培兼有,以栽培为主。主产于临夏、岷县、宕昌、西和、礼县、武都、康县、定西、武威、平凉、华亭、庄浪等地。大黄主要含有蒽醌类衍生物、树酯鞣质、有机酸和糖类等多种成份。常年产量200多万斤,出口量60多万斤,销往英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国。礼县铨水镇产的铨水黄、庄浪黄,以个大味清香、纹理清晰、茬口鲜亮、质坚体重而闻名于世, 是出口大黄之上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