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国春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51 天国春秋六幕话剧,阳翰笙作。写于1941年9月。作品取材于1856年太平天国的“杨韦事变”,形象地显示了这场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惨痛教训。剧本的主要冲突在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之间展开。杨秀清身负天国重任,办事认真坚定,是太平天国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的代表。韦昌辉在剧中是一个政治投机家和阴谋家的形象。他靠投机革命起家,窃踞了天国的重要权位,定都南京后,故态复萌。在受到东王批评后,他怀恨在心,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并阴谋刺杀了杨秀清。事后,他又大肆屠戮,杀害东王部下两万多人,还预谋杀害石达开。这部剧谴责制造分裂者,告诫人们要分清敌我。剧作在“皖南事变”后不久完成并演出,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性。在艺术上,该剧善于设置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在矛盾起伏的场面中塑造人物,体现主题。情节紧张曲折、跌宕多姿。 《天国春秋》五幕话剧。阳翰笙编剧。1941年11月中华剧艺社在重庆首演。剧本写太平天国洪秀全定都南京后,北王韦昌辉在安徽战败归来,受到东王杨秀清的责备,便利用东王对傅善祥的重用,在洪宣娇面前挑拨。洪见傅善祥放了她要惩办的犯妇,责问杨秀清,大兴问罪之师。后来韦昌辉欲霸占红鸾,杨秀清知晓后对韦进行劝告。韦昌辉对这一切怀恨在心,在天王密诏下,乘机杀死杨秀清,并将杨的肉熬汤送与洪宣娇,洪察觉并弄明真相后,痛切地责问道: “天父啊,我们兄弟之间,为什么要这样自相残杀?” 通过太平天国内乱的史实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战、反共、分裂、投降的罪恶阴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