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王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王星Tian wangxing太阳系中距太阳第七个远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9.28个天文单位。天王星的赤道半径是25 900公里,体积约为地球的65倍,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4.63倍,平均密度为1.24克/厘米3。天王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偏心率为0.05,公转周期是84年,自转速度较快,自转周期是24±3时,它的赤道面与轨道面的倾角为97°55′,自转轴几乎倒在它的轨道面上,是太阳系里唯一躺在自己轨道上自转的行星。它的四季,昼夜与地球上不相同,它的一半球的极点几乎直对着太阳,另一半球则背着太阳无阳光照射的黑暗区。在天文望远镜中天王星是个巨大的蓝色球体,表面特征不显著,有厚厚的大气层,大气中主要成分是氢,其次是甲烷和氦。大气中有云层,可能是稀薄的甲烷和面积较广的氨云,云层温度为60K,天王星内部结构从理论上推断,主要有岩石核,冰漫和大气几部分组成,据观测天王星有较强的磁场和辐射带。天王星和土星一样也有光环,环带几乎都是圆形,在天王星赤道面内,由0.1—1米级大小的暗粒组成。目前发现天王星有15颗卫星,卫星上也分布有大小不同的环形山,有的卫星上有山脉、峡谷、地堑等地貌,其中新发现的10颗小卫星都很暗,可能是碳质陨石和水的混合物。 天王星太阳系行星。1781年由F.W.赫歇耳发现。形如带蓝色条纹的巨大弹子球。自转轴几乎倒在轨道平面上,因此昼夜、四季与地球大不相同。大气浓密,约占总质量的20%;有厚云层;主要由氢、氦(占15—20%)、甲烷组成;初步认为有同温层和对流层。表面有效温度仅-211℃。有磁场。参见“行星”和“远日行星”。 天王星太阳系行星。按从内向外数是第7颗行星。1781年被发现。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长径28.7亿km(19.18天文单位),公转周期84地球年。轨道面对黄道面倾角0.8°。每隔378.09d接近地球1次(称作“冲日”)。赤道面对于轨道面倾角97.55°。质量8.742×1022t,是地球的14.63倍。赤道半径26145km,是地球的4.061倍。大气逃逸速度为21.22 km/s。表面重力加速度7.77 m/s2,轨道偏心率0.0472,自转周期16 h48min,反照率0.8,平均密度1.24g/cm3。表面温度-211℃。大气主要成分是H2(占85%),He(不足15%),CH4,NH3等。已发现共有17颗卫星和11个完整环系及大量“片段环”。其中天王卫三最大,直径1600km。1977年发现有光环。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1986年1月24日飞过天王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