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麻产于白山市。冬春两季采挖,冬采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采者名春麻,质不如冬麻好。 天麻天麻主产于陕西南部的秦岭和巴山地区,以汉中、安康、商洛地区产量最高,居全国第一位。天麻可入药,还可制作名贵佳肴。 天麻rhizoma gastrodiae镇惊熄风药。出《雷公炮炙论》。见《司牧安骥集》。又名赤箭、神草、明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的块茎,趁鲜除去外皮, 洗净, 蒸透,切片。主产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甘, 平。入肝经。功能祛风, 定惊, 平肝熄风。主治: ❶马揭鞍风及诸风症, 与白附子、天南星、半夏、川乌、干蝎(炮)等配伍。 天麻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甘,平。归肝经。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天麻tall gastrodiaGastrodia elata Bl.,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腐生草本。生于山地阴凉、潮湿、枯枝落叶较多的杂木林下。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朝鲜半岛、俄罗斯、日本、锡金也有分布。肉质块茎横生,长圆形。初夏由块茎顶端单生黄褐色地上茎,节上仅生鞘状鳞片。总状花序,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花淡绿色或黄色,花萼与花瓣合生为偏斜管状,5裂;唇瓣卵状椭圆形,白色,3裂,中裂片上部反曲,基部贴生花被管内壁;子房柄扭曲。蒴果倒卵形,有宿存花被裂片。夏至前20天至后10天采取块茎,供药用,祛风,镇痛,治头痛、头昏、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以及高血压症等。 天麻 1.块茎 2. 花序 3.花 天麻较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兰科多年生寄生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又称明天麻、赤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材外观呈长圆形或椭圆形,皱缩,有时弯曲,表面白色或黄色,微透明,全身有明显横白环纹,顶端有红棕色芽苞或残基,习称“鹦哥嘴”,下端有圆脐形的疤痕,习称 “肚脐眼”。主要药用成分为天麻甙。性平,味甘,具有熄风、平肝等功效。主产于宜宾、乐山、万县等地30余县。过去全为野生,现有栽培品,一般冬、春两季采挖。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者称冬麻,质佳; 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者称春麻,质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达60吨,1960年~1965年期间年均收购33吨,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的30%以上,以后逐年下降。1958年开始进行种植探索,1968年四川省中药材公司和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南川药种植场种植获得成功,现全省30余县开展种植,家种品已成为主流,年产约100吨。 天麻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腐生直立草本, 甘肃产于天水、康县、武都、文县一带山区,生于林下阴湿腐殖质厚的土壤。该种分布面广,经济价值高,药用块茎作强壮剂, 用于医治眩晕、头痛及神经衰弱等。由于采挖量大,致野生数量已经很少,目前各地多进行人工栽培。野生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天麻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茎,地上茎高100~130 cm。叶退化为鳞片状。总状花序顶生,花期5~6月,蒴果长圆形,有6条纵缝线。果内有种子2万~4万粒。果熟期6~7月。野生天麻一般生长于海拔1200~1800 m的高山。生长周期2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