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太尉

官名。秦始置。西汉改大司马,东汉复置。掌国家军务。唐以后为大官的加官,无实职,元以后无此官。为三公之首。《汉书·百官公卿表》: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建元二年 (公元前139年)省。”《旧唐书·职官志二》: “太尉、司徒、司空各1员,〔谓之三公,并正一品。魏、晋至北齐,三公置府僚。隋初亦置府僚,寻省府僚,初拜于尚书省上,唐因之,太宗为之,其后亲王拜三公,皆不视事,祭祀则摄者行也〕。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大祭礼,则太尉亚献,司徒奉俎,司空扫除。”

太尉

官名。秦置,掌国家军事,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西汉因之,前期时置时废,所设与军事有关。如刘邦为伐陈豨而以周勃为太尉;景帝为平七国之乱任命周亚夫为太尉。武帝元狩四年改为大司马。东汉光武帝时复名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后代多沿置,一般皆为加官,无实权。宋徽宗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一般常作武官尊称。明代始废。

太尉

官名。秦和汉初中央掌武事的最高官员。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西汉初置废无常,且太尉之设多与军事有关。刘邦为伐陈豨而以周勃为太尉,景帝为平吴楚七国之乱而命周亚夫为太尉。故太尉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武帝建元二年 (前139) 废置,更名大司马,以冠大将军之号,常以授掌权的外戚。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 (51) 将大司马更名太尉,居三公之首,常以录尚书事身份掌握大权,与西汉太尉名同而实异。后代亦多沿置,但渐为加官,无实权。至宋徽宗时,定为武官阶之最高级,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称。元以后废置。

太尉

秦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汉武帝改为大司马,加将军之职。东汉光武帝复称太尉。后历代时有废置,但渐为加官虚衔。宋以后多用为对高级武官的敬称。元以后废。


太尉

官名。秦初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以后历代也多设置,渐成为加官的官阶,不表示任何职务。一般作为武官的尊称。元以后废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