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平寰宇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1 太平寰宇记

地理总志。北宋乐史编著。200卷,始修于太平兴国四年(979),行政区划以雍熙四年(987)为断。用开始撰修时年号为书名。以宋初统辖疆域为叙述范围,始于东京,终于“四夷”。以州郡为纲,以县为目,分述内容除沿袭《元和郡县志》诸项外,还增加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四夷等,皆为研究人文地理的重要资料。改贡赋为土产,记载农林牧渔等情况,更广泛地反映物产分布和区域经济,取材广泛,内容繁富,在经济地理方面有较大价值。为方志学的重要著作。

太平寰宇记

地理总志。北宋乐史(930—1007)撰。二百卷, 目录二卷。史字子正,宜黄(今属江西)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官秘书郎、主簿、巡抚。著述宏富。约当雍熙三年(986)成此书,凡一百二十余万字。取材以太平兴国八年为限,故名。博采史书、地志、文集、碑刻、杂著二百余种,分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十三道,含东京、西京和八百余府、监、军、州。自第一百七十二卷后为四夷,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有当时国内外一百二十多个民族、部落。府、军、州均载其境、四至八到、户、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府、军、州、监、县俱记地理位置、地名沿革、建置历史。县境山川、城镇、名胜、古迹、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皆有记述。四夷各有总序,各族分述其历史、语言、制度、土俗、物产。全书内容,广涉宋代国内各道、周边各少数民族和部分国外民族及国家、地区。是北宋时期以中国地理为主兼载域外地理的专书。在中国方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地理总志的纂修有很大影响,尤以所创风俗(或称“土俗”)等四项,成为后世方志必修志目。人物和艺文也属首创。所载唐以前地志佚文,可补史籍缺略。但叙事详古略今,地名间有舛误。至清乾隆,佚第四卷及第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一十九卷,时人陈兰森据《元丰九域志》等书所引辑补,装订为第二册,另题《太平寰宇记补阙》。书末另附兰森《杂说并论》一书。均有重要史料价值。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各卷附校勘记可参考), 《丛书集成初编》本,1980年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将陈兰森《太平寰宇记补阙》单订一册)。李德清《简评<太平寰宇记>》 (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0、5)等可供参考。

太平寰宇记

宋代地理总志。二百卷。北宋乐史撰。乐史(930—1008),字子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南唐时官秘书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以见官举进士。上书言事,擢为著作佐郎,知陵州。雍熙三年(986)献所著书,受宋太宗嘉奖,迁著作郎,直史馆。擅于著述。乐史对唐代贾耽《十道图》、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尚不满意,认为内容过简,缺漏较多,经历了不同的朝代,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地名更易,区划变迁,所以他编撰此书以供北宋统治者作为借鉴和依据。当时,后晋割让给辽的幽、妫、营、檀等十六州未能收复,赵宋特设封桩库储备钱财以作收复失地之用,乐史体念此种用意,编书时收进这一大片土地以表现爱国统一的心愿。书名中的“太平”和宋太宗年号太平兴国有关,乐史此书主要是在这其间编成后进呈的。“寰宇”得名于书最后的二十九卷关于四夷的记载,带有世界地理的意味。全书共有二百卷之多,后有缺佚,所差七卷都是后面的四夷部分。
《太平寰宇记》以雍熙四年(987)疆域政区为准,分十三道叙述全国的府州,始于东京开封,终于四夷。分卷记述各州、军的沿革、境界、户数、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州属各县的建置原委,名胜古迹,也分别加以介绍。为适合宋王朝加强军事和经济管理的需要,书中不仅记载了宋初的疆域政区,而且详细叙述了宋初行政区划的变化情况。对于唐末和五代新设的州县,书中都有专条叙述其来龙去脉。书中所载山川古迹条目多,内容详细,有些条目下附有作者考证,裨益颇多。可见此书不仅继承了《汉书·地理志》以来正史地理志的传统,还在《元和郡县图志》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太平寰宇记》比《元和郡县图志》增加了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四夷等内容,在户口记载方面也有突破。书中风俗部分为后世提供了宝贵史料。卷一百十四说潭州风俗,人多纯朴,火耕水耨、食鱼稻,以渔猎伐山为业,不忧冻饿,亦少千金之家。诸如此类,不但介绍风俗,对生产、生活也涉及到了,而且还注明材料出处,提供进一步线索。总志强调人物、艺文,是从此书开始的,后来的方志必列人物、艺文,即受此书影响。此书还将“贡赋”改为“土产”,也有特点和作用。贡赋仅指地方上交中央的物品种类等,不能全面反映地区出产情况。土产条目就能够具体地反映各地农林牧渔等种种特产,由此可知宋代各个区域的经济特点和物产分布情况,对于研究经济地理提供了可贵资料。关于户口记载,正史地理志一般只记一个朝代中某年的户口,《元和郡县图志》发展为记载两个年代的户口,而此书开列了盛唐开元时期和宋初两个朝代的户口数,比以前地理书有进步。此书对少数民族户口也能根据地区的不同类型,分别有所统计。针对北宋户口分类管理的实际情况,书中还按州开列主户和客户的数字,这对了解宋初的土地占有状况和封建剥削关系,研究各地区户口分布的差异,人口的变化和流动,都具有重要价值。
在流传中有残缺。四库提要在著录浙江汪启淑所进抄本时,缺七卷。清光绪九年(1883)杨守敬在日本发现宋残本《太平寰宇记》,找到了散佚多年的第一百十三至一百十八卷(其中仍有部分缺佚),黎庶昌将其刻入《古逸丛书》中。清人对此书整理校勘,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乐氏后裔刻本,嘉庆八年(1803)南昌万廷兰刻本,光绪八年(1882)金陵书局本。金陵书局本汇集了乐氏刻本、万氏刻本和清初朱彝尊所见的旧抄本,经过校注,是目前较好的版本

太平寰宇记

(宋)乐史编著。200卷。仿《元和郡县志》例,叙事以州、府为单位,载其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各县置废、山川、古迹、要塞等。取材以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为限。此书所创风俗、姓氏、人物、土产等项,为后世地理志体例所沿据。有《丛书集成初编》本通行。

太平寰宇记

宋乐史撰。原书二百卷。清《四库全书》著录时仅存一百九十三卷,江西万氏本及乐家祠堂本缺第四卷,共缺八卷。《古逸丛书》刊有杨守敬从日本抄回的五卷半,今实缺二卷半。因书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名。体例沿用《元和郡县志》,又增加风俗、姓氏、人物、艺门、土产等项。并将当时不属于宋王朝的“燕云十六州”也包括在内,以表示时人恢复故土的愿望。书中所载唐代以前地志佚文,可补史籍缺陷。资料繁富,考据详精,为研究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资料。

《太平寰宇记》

地理志史书。宋乐史撰。成书于930年至983年。全书200卷,目录2卷,《四库》著录仅存193卷,江西万氏本缺第4卷,共缺8卷。杨守敬从日本抄回5卷,今实缺2卷半。其中卷1至卷171记11道情况,卷172至200记周边各族情况。该书资料详实,引书达200种,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记述范围,始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终于“四夷”。取材丰富,除沿袭唐代地志体例外,又增加风俗、姓氏、人物、土产等门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