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疾病。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病。轻者仅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实,严重者则可彻夜不眠。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而致病。辨证论治: ❶心脾两虚者,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心悸神疲乏力,口淡无味,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弱。以归脾汤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❷阴虚火旺者,心烦失眠,入睡困难,手足心热,盗汗,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以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白芍、阿胶、鸡子黄)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❸心肾不交者,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以交泰丸(黄连、肉桂)交通心肾,清心降火。 ❹肝郁血虚者,难以入睡,或多梦易醒,胸胁胀满,善叹息,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以酸枣仁汤(见心悸,怔忡)加柴胡等疏肝养血安神。 ❺心虚胆怯者,虚烦不得眠,睡易惊醒,终日惕惕,心神不安,心悸、气短、自汗,舌淡、脉弦细。以安神定志丸(见惊悸、怔忡)加炒枣仁、夜交藤、牡蛎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❻痰热内扰者,心烦失眠,口苦,目眩,头重,胸闷,恶心,痰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以黄连温胆汤(见嘈杂)化痰清热安神。 ❼胃气不和者,脘腹胀满,难以入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甚则大便不畅或秘结,矢气臭如败卵。脉滑数,舌苔厚腻或黄燥。以保和丸(见嗳气)加大黄和胃化滞通腑。针灸治疗:以四神聪、神门、三阴交为主穴。心血亏损加心俞、脾俞;阴虚火旺加心俞、肾俞、照海;胃腑失和加中脘、足三里、内关;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针刺补法或平补平泻,或加灸。调护: ❶对有特异性内科病病人,应予直接病因治疗。 ❷避免睡前读书、交谈、喝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酒,避免吸烟。 ❸调整睡眠时间,废除午睡,养成定时上床习惯。 ❹睡前用温水浴或洗脚,并从事中等体力劳动或作疗养体操。 ❺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郁。精神忧郁者应适当服药,注意参加社交活动。应给予这类病人心理疗法。 失眠shimian实际睡眠时间过短(包括入睡困难、夜间频繁觉醒以及早醒),或睡眠时间正常,但缺乏睡眠感。各个年龄的儿童均会产生失眠,其原因也各不相同: ❶新生婴儿失眠多由生活不规律引起,如没有喂饱或没满足其吸吮的需要;睡眠环境不舒服;过分的逗弄或冷淡;其他的体质过敏。 ❷9个月左右的婴儿失眠一般是由出牙不适引起的。此外, 过早进行排便训练、夜间经常把尿以及孩子突然离开母亲等也会引起失眠。 ❸1~3岁儿童失眠一般是由于好动贪玩而不愿睡觉,这一阶段若不能适应外界环境也易引起失眠。 ❹较大儿童的失眠一般是由于脑力或体力活动过度引起的, 较严重的失眠则有可能是神经症或人格障碍的表征。 失眠失眠即是睡不着或睡不好觉,主要是由于大脑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失调造成的。偶然失眠一两次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但若长期失眠即形成了“习惯性失眠”则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影响很大。尽管老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较年青人少,但若一夜的睡眠时间低于4~5小时,次晨就会出现头昏、脑胀、精神不振、疲惫无力、食欲不振等现象,失眠久了,就会形成失眠症。失眠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要想克服失眠,最好是找出失眠的原因,对症下药。一般说来,针对失眠,尤其是老年人的失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❶注意睡眠保健。做到睡眠时环境安静、光线较暗、室温适度。睡前一段时间即停止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少饮浓茶与咖啡,忌过饱。 ❷白天适度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以保持机体在健康状态下有轻微的疲劳感。 ❸运用简易气功疗法镇定情绪、放松精神,最后促进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 ❹在发生较长期较严重的失眠症时,适当采用一些治疗手段,如服用安眠药等,有助于打断顽固性失眠的恶性循环。但只能短期使用,以避免产生副作用,造成对肝、肾、脑等器官的损害。安眠药也只能小剂量、轮换使用。
失眠指睡眠不足或睡不深熟。可分为起始失眠(难于入睡),间断失眠(易于惊醒),早醒失眠(睡眠时间少于正常)三种。实际上大多数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现象,只是不太严重,只有少部分人失眠较严重。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应该进行适当处理和治疗。 ❶解除引起失眠的原因:老年人常有焦虑不安和善于思考问题等精神活动特点,这些活动易导致失眠;环境改变,如变换居室或床铺等均可引起失眠;疼痛、瘙痒、尿频等也可防碍睡眠;此外,服用兴奋性饮料或药物也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 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时睡眠,形成条件反射,这是防止失眠的有效方法。睡前不要吃得过饱,更不可吸烟和饮兴奋性饮料。 ❸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不仅可锻炼身体,还可加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转换能力,从而起到调节睡眠作用。 ❹药物治疗:不少安眠药不仅有“成瘾性”,而且对肝、肾、脑等器官还有副作用,所以一般不用安眠药治疗失眠。必须服用药物时,应采用剂量小,轮换选用安眠药的方法,以防止成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