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

宁夏党组织的创建经历了建立、遭敌破坏、再建立的艰难曲折发展过程。


一、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


一、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为陕西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京、津、沪、汉等地求学的一批陕西籍进步青年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1921年后, 魏野畴、李子洲、王尚德、曹晋笙、李子健等在外地学习的学生中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先后回陕, 以关中和陕北一些中小学为阵地, 建立青年进步团体, 进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 为在陕西建立党组织作了思想上、组织上较为充分的准备。1925年10月, 安存真、吴化之根据中共豫陕区委的指示, 在西安团地委的基础上, 建立了中共西安特别支部, 这是中共“在西北上的萌芽”。同年底, 在三原、渭南赤水也先后建立了党的支部或特支。陕北最早建立的党组织是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党支部。1926年, 先后建立了中共西安地方执行委员会和中共绥德地方执行委员会。到1927年2月, 经中共中央决定, 成立了中共陕甘区执行委员会。陕甘区委下属西安、渭南、绥德、三原、泾阳、榆林、延安等7个地委, 共有党员2 177人。同年7月, 中央决定, 取消陕甘区委, 成立中共陕西省委。但随着国民党的 “清党”反共, 党组织遭到不小损失, 到9月党员减少到1 681人。1927年10月—1928年5月, 陕西地区相继爆发了清涧、渭华、旬邑等地一系列武装起义, 从而拉开了党领导的陕西和西北地区武装斗争的序幕。1929—1932年间, 陕西大旱, 广大饥民困苦不堪。陕西省委把领导农民斗争作为中心任务, 在关中的三原、周至、岐山和陕南的城固等县开展“交农”运动, 三原、周至等地发展成为武装斗争。在斗争中, 陕西地区的党组织也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935年10月, 中共中央率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陕西党组织工作又出现了新局面。1937年5月,陕西地区共有党员35 394名, 其中陕甘宁特区34 498名 (不含中央和部队中的党员), 国民党统治区党员896名。
陕西党组织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都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付出了极大努力, 作出了应有贡献。仅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陕西地区有名有姓的烈士达6550人,他们之中有陕西党组织的创始人魏野畴、李子洲、曹晋笙, 有清涧起义、渭华起义和旬邑起义的领导人唐澍、吴浩然、许方升; 有陕甘边、陕北、陕南、鄂豫陕苏区的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李妙斋、王泰吉、毕维舟、王兆卿、李良、吴焕先等; 有坚持地下斗争的领导人张含辉、张蔚生、焦维炽等。由于他们坚持为创建革命根据地作了毕生努力, 陕西特别是陕北地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才得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1945年8月—1947年10月, 陕西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员发展到3 700多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1949年底, 全省有党支部9 944个, 党员64 861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