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奇蹄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奇蹄目jitimuPerissodactyla

脊椎动物哺乳纲的1个目。一般为大型的草食性有蹄动物。第3指(趾)特别发达,其他各指(趾)有的不发达,有的完全退化。指(趾)端具有蹄,均为单数,故称“奇蹄目”。植食性,胃单生。盲肠粗而长,无胆囊,也无锁骨。野生奇蹄类世界一般有分布,但种类极少,如野驴、野马、斑马、独角犀、黑犀、双角犀等;家畜品种较多,有驴、马及其杂交种骡,世界各国多作为役用或乘用。

奇蹄目Perissodactyla

后足有1或3个带蹄脚趾的大、中型草食性哺乳动物。如马和驴,以及产于南美、马来西亚等地的貘(Tapirus)和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犀等。其中以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的个体最大,肩高2米,重可达2~3吨。皆以第三指(趾)最为发达,它通过每一附肢的主轴线承受全身重量,其他趾退化或消失。胃单室。盲肠发达。肝脏无胆囊。
早在第三纪时(距今约6500万~250万年),地球上的奇蹄类曾十分昌盛。现存不到20种,分别隶属于3科、6属。中国有1属、3种。
马科(Equidae) 奇蹄目中最善于奔驰的一类。四肢长。第三趾(指)特别发达,其余趾均退化。现仅存一属,不到10种。如野马(Equus ferus)为家马(E.ca-ballus)的祖先。尾上下都有长毛(与野驴区别)。颈部鬣毛短而直立,额部无长毛。原分布于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及玛纳斯河流域,沿乌伦古河向东延伸到北塔山附近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布多盆地中。目前已濒临灭绝。亚洲野驴(E.hemionus)外形似骡。颈部鬣毛短而直立。尾上半部毛短,下半部为黑色长毛。在中国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和甘肃一带。藏驴(E.kiang)肩部有白斑,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四川西部。非洲野驴(E.africanus)分布于非洲东北部,一般认为是家驴的祖先。普通斑马 (E.burchelli)产于非洲东部和南部。
貘科(Tapiridae) 外形似猪。四肢短小。鼻与上唇延长而成可自由伸缩的吻。前足4指,后足3趾。栖息于热带森林中,主食多汁植物的茎叶。现存1属,如南美貘(Tapirus terrestris)、马来貘 (T.indicus )等。
犀科(Rhinocerotidae) 身体笨重。皮厚少毛。额部有1~2个由表皮衍生而来的角,为贵重药材。前肢3或4指,后肢3趾。现存4属、5种,皆分布于印度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如大独角犀 (Rhinocerosunicornis)仅有一个犀角,产于印度,又称印度犀。白犀体重可达2 300~3 600千克。有两个犀角。分布于非洲乌干达、苏丹和安哥拉等地。

奇蹄目Perissodactyla

哺乳纲。大型食草有蹄类。四肢仅第三趾(指)发达,并以此负重,其余各趾不发达或完全退化,趾(指)端具蹄,有利于奔跑。因趾或蹄为单数,故名奇蹄类。无锁骨;胃单室,盲肠大,肝脏无胆囊。野生种类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各大陆。如貘、犀、马、驴等。现存不到20种,中国有野马、亚洲野驴、藏驴等3种,均为马属动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