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奏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奏疏百官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同治中兴京外奏议约编》: “诸书所采名臣奏疏亦非全经。” 奏疏奏议的一种。许慎《说文解字》:“奏,进也。”故称进奏于君之文为奏疏。徐师曾《文体明辨》:“奏疏者,群臣论谏之总也。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汉之辅,上书称奏。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秦立奏制,李斯奏骊山。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如贾谊有《论积贮疏》。“奏之为笔,固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强志足以成务,博物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其体有章、奏、表、议、封事、弹事等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