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契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契苾古部族名。又称契苾羽、契蔽。为铁勒诸部之一。隋唐时居焉耆西北鹰娑川,傍白山(天山)。隋大业元年(605 ),首领歌楞自号易勿真莫何可汗,曾据有高昌、伊吾、焉耆。唐贞观六年(632),其侄何力率部归唐,太宗徙其部于甘凉二州间。以其地为榆溪州。从事畜牧。后北徙乌特勤山。初隶薛延陀,后归回鹘汗国。 契苾铁勒族的部落之一,又译作契弊、鸡弊、契苾羽。发源于鲜卑,后为高车族的一支,南北朝后期,游牧于焉耆以西的鹰娑川(今巴音布鲁克草原)。原属西突厥汗国。隋朝时,其部在首领契苾歌楞率领下,东迁贪汗山(今乌鲁木齐市东的博格达山),与其余铁勒部落合兵,击杀西突厥泥利可汗。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坑杀首领六百余人。铁勒各部奋起反抗,共同推举契苾歌愣为易勿真莫何可汗,建立铁勒汗国,其国境包括准噶尔盆地东部和高昌(今吐鲁番盆地)、焉耆二国。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强盛,兼并铁勒各部,首领契苾何力即率部众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投归唐朝,被安置在甘(今甘肃张掖)、凉(今甘肃武威)之间。不久,一些部众在其弟率领下,北投薛延陀汗国,游牧于郁督军山(蒙古高原的杭爱山东段)。薛延陀汗国灭亡,唐朝在其牧地设贺兰都督府,隶属于燕然都护府;另在甘、凉之间侨置贺兰都督府。契苾何力曾率部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叛乱,讨平吐谷浑可汗伏允,建有奇功。 契苾见“契弊”。 契苾亦作“解批”、“契”、“契苾羽”。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初为铁勒诸部之一。原处鹰娑川(在西域焉耆西北)。隋大业元年(605), 首领哥楞自号易勿真莫何可汗,曾服属高昌、焉耆、伊吾。唐贞观六年(632),其侄何力率部归唐,迁振武军(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和甘、凉间。从事畜牧, 以马为主, 其马印以“丠”为志。后北徙乌德鞬山。初隶薛延陀,后归回纥汗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