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奚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奚琴中国古代弦乐器。源于西北少数民族,宋代传入中原。为胡琴的一种,其形如“奚鼗” (鼓的一种,有柄),又似” 火不思”,全长二尺八寸八,柄长一尺余,柄首刻龙头,有二弦。初用竹片轧之,使发声,似“轧筝”。到元代,改用木杆,系马尾数十根,穿二弦间,拉之以发声。该琴多用于民间的演奏,宫廷较少用之。另一说,奚琴又被称为“嵇琴”, 传为嵇康所制。见《事林广记》。 奚琴产生于北方库莫奚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宋代陈旸《乐书》称:“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唐时传入内地,并见诸记载;宋代用于宫廷乐队,亦称嵇琴,熙宁年间(1068—1077) 教坊演奏家徐衍以奏此琴闻名,创有“嵇琴一弦格”(专用一根弦演奏)。其形似今之板胡,有二弦,但无千金,以竹片擦弦发音。为我国胡琴类拉弦乐器之较早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