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书阁1907—
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湘潭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诗学广论》、《中国文学史大纲》、《先秦辞赋原稿》、《骈文史论》、《中国文学史四十讲》等。
《先秦辞赋原稿》主要探讨了汉赋的渊源;《骈文史论》从史的角度叙述和研究了骈文这一文体的发展和演变。《中国文学史四十讲》,“打破历来文学史章节连绵、欲断还续的编写体例,改用四十讲,分四十个大题目,概括地叙述了三千年来中国文学发展史。”(《序言》)。在这四十讲里,陆续介绍了古典散文,如第三讲介绍了先秦三部杰出的史传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第四讲介绍了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第六讲介绍了秦代文学和汉代的辞赋;第八讲论述了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九讲介绍了汉代散文发展概况及这一时期的政论文、说理文和记叙文;第十一讲介绍了南北朝的散文和一些著名赋家;第十七讲论述了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和唐代的散文;第二十一讲分别论述和介绍了“宋初文坛面貌及其斗争形势”、“以欧阳修为首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者苏轼”等专题;第二十七讲论述了元代的诗、词和散文创作;第二十八讲分别论述了明代前期和后期散文以及“清代散文作家与各派文论”。第三十六至三十八章,论述了鸦片战争前后的文学、太平天国的文学主张和这一时期的文坛形势、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文学改革及其诗文。总之,将这些章节抽取出来,正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散文发展史。在体例上,作者希望此书“从全书看,要求历史线索明白、清晰,有一定的系统性;而就每一讲来说,则又必须相对地独立成章,完整地论述每一个大题目所规定的主要内容,使本书既可以连续讲、连续读,也可以任抽一讲来查阅某一特定问题,从而得其梗概。”(《序言》)。从全书来看,这种设想显然是实现了。(参看《先秦辞赋原论》、《骈文史论》两条)
姜书阁1907—
字文渊,原隶正黄旗满洲。辽宁省凤城县人,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任哈尔滨教育厅秘书兼法政大学政治学教授。1934年主编 《黑白半月刊》,1936年又任《北平晨报》主笔,其间宣传抗日,论著颇多。1937年后历任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编审、税务署署长、国务署长、财政部政务次长等职。主编过《政治建设》月刊。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参事、重庆市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湘潭市政协副主席。现为湖南湘潭大学教授、湖南省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著作有:《桐城文派评述》、《中国近代教育制度》、《陈亮龙川词笺注》、《诗学广论》、《中国文学史四十讲》、《文心雕龙绎旨》、《先秦辞赋原论》、《汉赋通义》、《中国文学史纲要》、《骈文史论》等,并发表了许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