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姜斋诗话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姜斋诗话

诗话。清王夫之(1619—1692)撰。三卷。夫之有《船山遗书》已著录。王氏论诗著作,有《诗绎》一卷、《夕堂永日绪论·内篇》一卷、《南窗漫记》一卷。光绪间,王启原辑《谈艺珠丛》,取前二卷。丁福保仍之,定今名,收入《清诗话》,二卷。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补入《南窗漫记》及《夕堂永日绪论·外篇》,厘为三卷。卷一为对《诗经》之解释;卷二评论历代诗人,重在评论明人;卷三记师友宴游之作。王氏论诗力主“以意为主”,强调作家要有亲身经历与体验,写出有真性情之作品。强调自然浑成,情景融和,反对雕琢拟古,对宋明以来江西诗派、前后“七子”拟古雕琢之弊及立“门庭”讲“家数”陋习,多有抨击。有《清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铅印本。

《姜斋诗话》

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专著。是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号姜斋)的文学理论代表作。全书3卷。卷一《诗译》,是对《诗经》有关问题的探讨,侧重于《诗经》同后世诗歌表现手法的对照比较。卷二《夕堂永日绪论》,《内编》评论汉魏以来历代诗人,着重明代诗人的评介。对明代徒以形式标榜门户的诗人大力抨击。卷三《南窗漫记》,记载了师友们的诗歌创作活动,其中多是抗清的诗,显示了王夫之国破家亡后的隐痛。王夫之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及现实性,以继承《诗经》的“兴、观、群、怨”为旨归;以创作必须有作者生活经历的基础;强调诗歌必须重情重意,情景交融。他认为文学创作,人各有特色,不能强立“门庭”,强立“死法”,党同伐异,趋于模拟。因此,他对明代前、后七子和竟陵派作了激烈的批评。

姜斋诗话

明末清初王夫之(号姜斋)撰。三卷,包括《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外编》和《南窗漫记》。论诗强调重情重意,情景交融,认为人各有特色,创作不能强立“门庭”和“死法”,反对模拟的江西派,对明前后七子及竟陵派抨击尤烈。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戴鸿森笺注本。

姜斋诗话

二卷。又本三卷。《附录》一卷。清王夫之 (1619—1692)撰。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崇祯间举乡试。明亡,曾从事抗清活动。后隐居于湘西、广东一带,治学著述。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后人遂称为船山先生。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文学家,一生著述百余种,后人合编为《船山遗书》三百五十八卷。王夫之强调文学的现实精神和社会作用,论诗以意为主,以情景妙合无垠为贵,重视兴、观、群、怨,反对拟古雕琢。王夫之论诗著作,有 《诗绎》一卷、《夕堂永日绪论内篇》一卷及 《南窗漫记 (琐记)》 一卷。另有 《夕堂永日绪论》及 《外编》,则多论时文经义。初本无 《姜斋诗话》之名。清朝道光时,邓显鹤刻 《船山遗书》,书前目录始载 《姜斋诗话》三卷:卷一 《诗绎》、卷二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卷三《南窗漫记》,别载《姜斋外集》四卷,其卷三即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后曾国荃金陵刊本 《船山遗书》当即据之收入,仍以 《姜斋诗话》为副题。光绪间,王启原辑《谈艺珠丛》只取《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共二卷。近人丁福保辑 《清诗话》,《姜斋诗话》即据《谈艺珠丛》本,而改易此名,分为上下二卷。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戴鸿森 《姜斋诗话笺注》卷一,《诗绎》十六条;卷二,《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四十八条;卷三,《南窗琐记》三十二条; 另附 《夕堂永日外编》 五十四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