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婉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87 婉曲

辞格的一种,又称委婉、婉转。用委婉曲折的话语烘托暗示本意的修辞方法。有婉言与曲语之分。前者又称婉辞,故意换一种含蓄的说法表达本义。如“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晋殽之战》)后者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暗示本意。如“那妇人听了这话,一点红从耳朵边起,紫涨了面皮,指着武大郎便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

婉曲

辞格之一,也称“婉转”“委婉”“婉语”“曲言”“蓄意”“用晦”等。用委婉曲折的话来表达本意。运用婉曲可以给人思索回味的余地,有时可以减弱内容的刺激性,有时可以增添话语的幽默感或讽刺性。婉曲一般分为两点:(1)婉言。为了减弱话语的刺激性,或为了避免不雅,有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些。如:“(江姐)抬起头来时,看见孙明霞把她的衣物,收拾在一个布包里,递了过来。‘江姐,你的几件换洗衣服。’江姐轻轻接过布包,看了看,又递还给孙明霞。‘我不需要了。’江姐微微一笑。布包从孙明霞手上,跌散在地上,她忍不住眼泪涌流,放声哭倒在江姐怀里。”(《红岩》)江姐把敌人要杀害自己的消息,用不再需要换洗的衣服委婉含蓄地传递给孙明霞,避免直接说出而引起对方强烈震动和悲伤,同时也表现了江姐的镇静和从容。(2)曲话。不直说本意,通过排除无关事物或者描述相关事物来烘托、暗示本意。如:“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 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孙犁《荷花淀》)例中几个青年妇女其实都很想念自己的丈夫,都很想去驻地探望一下,但是由于害羞,不好当众直言,就各找相关的事物,曲折地表达本意。婉言和曲语的区分不是一刀能切开的,婉言侧重于表达效果上的平和动听,曲语侧重于表达方式的曲折,这两方面并不对立。与婉曲有类似作用的辞格,还有避讳和折绕,有些人也把这两种辞格归入婉曲。从便于理解和应用的角度看,婉曲辞格采用广义的含义比较合适。

婉曲

又称“婉转”。修辞格的一种。不直说本意而用委婉、曲折的话来烘托暗示。如“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 我们随时象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最后两句本意是“不怕牺牲,斗争到底”,却不直说,故意换用隐约闪烁的言辞加以暗示,引人联想。

婉曲

又称“曲指”、“委婉”、“婉转”。通常分“婉言”和“曲语”两种。“婉言”是不便直言,故意将话说得委婉含蓄一些,以免刺激对方和可以回避使用某些字词。例如《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不好直接催促荆轲启程,又担心他改变初衷,“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欲长待足下,岂可得乎?’”说“欲长待足下,岂可得乎”即婉言。又如《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说“敢以烦执事”(打扰您手下的人了)实际是指要麻烦秦王本人,全句字面意思是“要用灭亡郑国这件事来打扰您了”(实际上是“那就请您去打郑国吧”),这是客套语,也是一类婉言。“曲语”是一种故作曲折表达的婉言,通常用于外交辞令或者表达一些婉讽的效果。如《国语·越语上》“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言激怒时将一个抵两个战斗力),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说“带甲五千人,如果拼死(“致死”)战斗,一个抵两个,则是用万人之众跟您较量了”,说话时没有说得那么锋芒毕露,只说“是以带甲万人事君”,即“曲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