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嫡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嫡庶“嫡”与“庶”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嫡”最初是古代社会中对正妻的称呼,相当于正妻、正房、正室。正妻所生子女叫嫡生。亦可用于称其血统最近的人,如嫡亲兄弟,嫡堂姐妹。后引申为正宗的意思,如嫡传;嫡系。“庶”原意指百姓、公民。用于家庭内部,指小妻、妾所生儿女,庶生儿女因其生母地位低下,往往受到岐视。 嫡庶中国古代对正妻、妾及所生之子的合称。宋《增韵》释“嫡”:正室曰嫡,正室所生之子日嫡子。”其最长者为嫡长子。 “庶”是“嫡”的对称。古代称“妾”为“庶”,所生之子为“庶子”。庶子的地位低于嫡长子及嫡子。在继承制度上实行的是嫡长继承制,嫡长子是家长身份及主要财产的继承人。庶子只有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才能取得嫡子的地位。嫡庶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和一夫多妻制的产物,封建道德与法律强调嫡庶之别,就是为了维护家长制的财产权和宗法等级制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