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爵位名。西周时期始置。此后历代皆置。第四爵。秦汉时不置。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汉纪五》: “周爵5等而土3等: 公、侯100里,伯70里,子、男50里。”《旧唐书·职官志一》: “正第五品上阶: ……开国子……” 《清史稿·职官志四》: “公、侯、伯 (超品),子(正一品),男 (正二品) ……凡九等,以封功臣及外戚。”

古代爵位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中的第四等。直到清代仍沿用。


❶旧指儿子。《列子·汤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亦指女儿。《论语·公冶长》:“以其兄之子妻之。”
❷旧时泛指人。如:男子,女子。
❸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
❹用作表示敬意的对称。《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❺古代爵位名称,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第四等。周朝始设。《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一说子、男爵位同属一等。《孟子·万章上》:“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其后或置或废。至清朝仍有此爵位,为九等世爵之第四等。

中国古代尊称,可分别用于男性或女性。用于男性,多表示其学识渊博,为一代宗师。我们常说的“先秦诸子”,指的就是开创中国传统学术流派的列位先师。直到宋代,理学大师程颐和朱熹仍被称为“程子”、“朱子”。在古代,“子”还表示晚辈,不仅包括儿子,而且包括女儿。《列子·汤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表示儿子;《论语·公治长》:“以其兄之子妻之。”表示女儿。后来,在民间用语中,子又可以作为夫妻间的对称,丈夫称妻为“内子”,而妻则称丈夫为“外子”。苏国霞

爵位名。古代五等爵的第四等,居伯之下,男之上。南北朝至唐宋有开国县子之称。明代封爵至伯为止,无子、男。清代原称精奇尼哈番,后改称一、二、三等子 为九等世爵中的第四等,秩同正一品。

见“经史子集”。

土官统治时期田地面积单位。一子相当于三市亩。流传于养利、太平、安平、恩城等土州(今属广西大新县)地区。民国时期尚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