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孔融153—208KongRong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汉献帝时任北海相、大中大夫等职。建安元年(196),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政治上与曹操有矛盾,为曹操构罪杀害。
文学成就以散文为主。《论盛孝章书》从友道与好士两方面劝说曹操出面营救盛宪,言辞恳切而委婉。引征燕昭王礼遇“小才”的典故,似劝实激,气势逼人。《荐弥衡表》力荐青年才士弥衡,辞采富丽。《难曹公表制酒禁书》,反对曹操禁酒,以气逞辞。曹丕《典论·论文》评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
诗歌今存5首。《杂诗》“远送新行客”,写悼子之情,哀痛欲绝。《临终诗》抒发孤愤不平之气:“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也表现出“气盛”的特色。

孔融153—208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是“七子”中年辈最长的,政治态度也与其他六人不同。为人好学、秉性刚直,独不附曹操。始为司徒杨赐府属官,升任虎贲中郎将。因触忤董卓,出为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相,后世称孔北海。后任青州刺史,为袁谭所败。及献帝迁都于许昌,召为将作大匠,又迁少府。因对曹操多侮慢之辞,被杀。孔融虽为孔门之后,但对孔教却大不敬,其《杂诗》第一首中云: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对儒家心目中的贤相名臣不是那么尊重。所存散文,如 《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辞藻华美,多骈俪气,但豪气直上,“慨然有烈丈夫之风”。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孔北海文,虽体属骈俪,然卓荦遒亮,令人想见其为人。”其他一些文章,如 《与曹操论禁酒书》等,常“杂以嘲戏”,富有诙谐气味,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招策》中说他的“文教丽而罕于理,乃治体乖也”,批评他的文章教令文辞华丽而不善于道理,这是违背了政治法度的缘故。其作品多佚,诗仅存七首。明人辑有 《孔少府集》一卷。

孔融153~208

东汉有名的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20世孙,自小聪慧,爱好学习。献帝时任过北海(今山东寿光)相,故世称孔北海。建安元年,曹操任他为将作大臣,后迁少府,复为太中大夫,是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在“七子”之中辈分最高,人又耿直,政治态度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反对曹操的夺权。他公然在父子伦理上大反孔孟儒家旧说,实际针对曹操,结果被曹操以“败伦乱理”的罪名杀害。他的创作以散文见称,代表作有《论盛孝章书》、《荐弥衡表》,写得感情真切迫人,豪气直上,另有《与曹操论禁酒书》也很好。现存诗7首,《临终诗》抒发了自己困苦孤愤、一生抑郁的感情,十分真切感人。他的文章骈俪化倾向明显,对于后代骈文创作有很大影响,也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新变化。
今明人辑有《孔北海集》,传世。

孔融153—208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献帝时任北海相、大中大夫。直言敢谏,能诗而以文胜,文锋犀利流畅,豪迈而多讥嘲。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孔融153—208

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任北海相,故亦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少有异才,博览好学,性格刚正,直言敢谏,后因屡次触怒曹操而被害。所作散文,议论尖锐,个性鲜明。文章写得气势充沛,比喻精妙,辞采典雅,文句整饬,以才气取胜。曹丕《典论·论文》称其“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代表作有《临终诗》。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孔融


孔融153——208

字文举。东汉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博学,历任侍御史、中军侯、虎贲中郎将、议郎,官至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为当时文章宗师,被誉为建安七子之首。其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申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散文艺术上,骈丽气息较浓,文句整饬,辞彩典雅,引古论今,比喻精妙,以气盛见长。其长于奏议散文,名作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都表现出“飞辩骋辞,溢气坌涌”的艺术特色。曹丕论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孔融的诗作流传下来者很少,以咏史诗为主,语言通俗,叙史简明。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孔融

孔融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生于153年,卒于208年。系孔子20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其作品流传甚少。今存诗7首,其中《杂诗》2首,是否确系孔融所作,说法不一。

孔融153—208

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曲阜一带)人。孔丘二十世(《续汉书》作二十四世)孙。汉献帝时任北海相,时人称其为孔北海,曾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屡为黄巾军所败。后入朝,官至太中大夫。为人骄矜自负,自恃高门世族,对曹操多所非议,终被曹操所杀。融为汉末一代名儒,继蔡邕以后为一代文章宗师。与王粲、刘桢、阮瑀、陈琳、应瑒、徐斡并称为“建安七子”。曹丕曾悬赏征募其文章,誉其为建安七子之首,感叹乃“杨(雄)、班(固)俦也。”融所作散文锋利简约,善用讥嘲调侃笔调。原有文集,后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清人严可均的《全后汉文》83辑融遗文为1卷。融诗今尚存5首。其中《临终诗》感情洋溢,郁闷之气于言表,泄孤愤之情于诗中。他的六言诗3首,属咏史类,叙董卓作乱和曹操迁许昌史事,叙史简明,发人深思。其诗可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