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41 孔雀鸡形目,雉科。有2种:蓝孔雀,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我国产的为绿孔雀。雄鸟体长约2.2米(包括尾屏在内)。体重6—7公斤。身体健壮,羽毛丰满,翅短而圆,不善飞行;足短强健,善奔走。头顶具一丛生冠羽,全身羽色以翠绿、亮绿、青蓝、紫褐等色为主,多带金属光泽。尾上覆羽延长成尾屏,具五彩金翠钱纹,开屏时尤为艳丽。雌鸟无尾屏,羽色亦较逊。孔雀开屏是其对外界刺激(性与非性)的兴奋反应现象。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和针叶开阔林一带溪河沿岸或农田附近。以种子、浆果、昆虫、蛙、蜥蜴等为食。晨昏时活动觅食,夜栖息大树上。2—3月繁殖期,几只雄鸟追随雌鸟周围,并展开尾屏频频抖动,发出响声求偶。地面营巢,巢较简陋。每窝产卵4—8枚。只雌鸟孵卵,孵卵期27—30日。春夏间一雄配数雌,与幼鸟结群活动; 秋冬时集大群。在我国仅见于云南西南部和南部。为留鸟。供园展,羽毛为装饰品。对农作物有所危害,但因数量稀少,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孔雀kongquePavo脊椎动物,鸟纲,雉科。孔雀有两种,一种生活在南亚,叫蓝孔雀(Pavo cristatus);另一种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东南亚,叫绿孔雀(Pavo muticus)。绿孔雀的雄鸟体长约2.3米(其中尾屏长约 1. 5米)。羽色极为华丽,有翠绿、亮绿、青蓝、紫褐色,多带有金属光泽。头顶上长着1簇直立的冠羽(扇形),长约11厘米。尾上覆羽延长成尾屏(勿错认为“尾羽”),上有五色金翠线纹,散布着许多近圆形的“眼状斑”。眼状斑从内向外由紫、蓝、绿、褐、黄、红6种颜色组成,开屏时特别艳丽。雌鸟无尾屏,羽毛颜色也不鲜艳。1雌1雄,或1雄数雌活动。性情胆怯,栖于山脚一带溪河沿岸或农田附近,寻食种子,浆果等,有时也吃蟋蟀、蚱蜢及小蛾等昆虫。春夏间1雄配数雌,连同幼鸟结群活动;秋冬时群集更大。不善飞行,遇敌割时,能突然开屏,抖动眼状斑来恐吓敌人,或迅速逃至密林中隐蔽。为留鸟。除供展览观赏外,羽毛可作装饰品。虽对农作物有一些危害,但由于野生种数量稀少,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公园展出的多是人工繁殖的后代。 图332 绿孔雀 孔雀Kongque鸡形目雉科孔雀属鸟类,共有两种,即绿孔雀(Pavo muticus)和蓝孔雀(Pavocristatus)。两者共同的特征是:体型大,雄性体长可达2.3米;全身为绿色或蓝色;头顶部长有一簇直立的冠羽;尾上覆羽极度延长而形成华丽的尾屏,长度可达到1米多;尾羽较短,隐于尾屏之下;雄鸟的腿上有距;雌鸟体色较暗淡,不具有尾屏和距。绿孔雀全身羽色大部为绿色,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和我国的云南省,因最早是在爪哇发现的,因此又称为爪哇孔雀。蓝孔雀又叫印度孔雀,主要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 孔雀peafowl鸟纲,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中国分布有绿孔雀(Pavo-muticus imperator)。雄鸟羽色灿烂绚丽,通体辉翠蓝绿色,头顶有一簇直立的冠羽。尾上覆羽延长成尾屏,具五彩金翠钱纹,开屏时尤为艳丽。雌鸟羽毛较平淡。栖于山脚下溪河沿岸。两翼短圆,不善飞行,鸣声洪亮。以浆果、谷类、草籽等为食。春夏繁殖期,一雄配多雌。营巢于灌丛、竹林等地的高草丛间,每窝产卵4~8枚,孵卵期27~30天。仅产于云南西南部和南部。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另一种印度孔雀(P.cristatus),产于印度及斯里兰卡,体羽大都蓝色,又名“蓝孔雀”。白孔雀为其变种;为观赏鸟类。 孔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