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指数jifeng zhishumonsoon index
综合性气候指标之一, 是表示某地气候受季风影响程度的量数。其值愈大, 表示受季风影响的程度愈显著, 季风气候特征表现愈明显; 其值愈小, 则相反。
各国学者曾提出多种季风指数, 主要有: ❶德国J.汉恩1908年提出的季风指数定义是: 1、7月份(分别代表冬季和夏季) 的盛行风向频率和同月份相反风向频率差值的和。其计算式为:
IH=(f1-V1)+(f7-V7)
式中f1、f7分别为1、7月份的盛行风向频率;V1、V7分别为与1、7月份盛行风向相反风向的频率。
❷德国学者M.希克1953年提出的季风指数定义是: 冬季(1月)盛行风向频率和夏季(7月)同, 一风向的频率差与夏季盛行风向频率和冬季同一风向频率差值之和。其计算式为:
Is=(f1-f7)+(V7-V1)
式中 f1为冬季1月份的盛行风向频率; f7为夏季 7月份与冬季1月份盛行风向相同风向的频率; V7为夏季7月份的盛行风向的频率;V1为冬季1月份与夏季7月份盛行风向相同风向的频率。
❸С.П.赫洛莫夫1957年提出了另一概念, 他首先勾画出盛行风向在1月与7月之间至少变移了120°的地区, 然后按下式计算了这些地区的季风指数:
Ix=(F1+F7)/2
并按此式计算结果划出了世界的季风范围 (见季风气候)。
❹中国高由禧1962年提出的季风指数定义是:IK等于1月与7月某一风向和相反风向出现频率的最大差值之和。中国气候学者根据此指数讨论并划分了中国的季风区域。
季风指数monsoon index
表示一地气候受季风影响程度的指标。其量值是根据一地历年1月与7月的风向频率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的。值愈大,受季风影响的程度愈显著,它可用来划分全球的季风气候区域。季风指数的表示方法甚多,如奥地利气候学家汉恩(J. Hann) 1908年提出用1、7月份盛行风向频率与同月份相反风向频率的差值作为数列,再从该数列中分别挑选1月与7月的最大值,最大值之和即为季风指数。下面以计算南京的季风指数为例:
❶根据历年资料统计南京1、7月风向频率(%)
风向 月份 | N | NE | E | SE | S | SW | W | NW | 静风 |
1月 7月 | 21.5 5.0 | 26.5 13.0 | 13.5 19.5 | 9.0 25.0 | 5.5 15.0 | 7.0 15.5 | 4.5 3.0 | 8.5 2.5 | 4.0 1.5 |
❷就上表计算1、7月与同月相反风向频率的差值并挑选出该月最大值:

❸计算季风指数19.5+22.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