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学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学堂清代光绪年间维新变法后在土官地区建立的一种教育机构。主要读四书五经,还学一些新科学知识。入学者多为官族子弟和富户子弟。但入学者须交相当数量的学费,一般民众子弟因交不起学费而难以入学。此外,清王朝为培养土官还设立土司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广西巡抚张鸣岐上奏朝廷御批后施行。奏言云:“整顿土属,必先造就土官,拟饬该管府州厅,督同承审州县,就土官兄弟子侄中,择其年龄资质略同高等小学程度者,按年选送四人或六人,来省就学,并饬提学司特立一学堂,专教土族,小学毕业升入中学,中学博业授以法政一科后,取列最优等者,分别承袭。” 学堂即学校。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新学制,将学堂改称学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