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宁都三魏学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宁都三魏学派清初魏际瑞、魏禧、魏礼所代表的学派。魏禧(1624—1680),字冰叔,一字叔子,号勺庭,又号裕斋,江西宁都人。魏禧于史学颇有建树,主张读史经世,认为“经世之务,莫备于史”。中国历史上政治不能统一之时,常有关于正统的争论,魏禧作《正统论》三篇,引用欧阳修、苏东坡、郑思肖三家正统说,判其是非,提出了正统、偏统、窃统的三统说。正统者,圣人得天下,非圣人得天下而非甚不正者亦得曰正统。偏统者,不能使天下归于一统,而得国非由篡弑,居中国而强大者守之。窃统者,弒君篡位,纵能一统,终只能名之曰“窃”。这种重视正统,欲维护大一统的历史观是有积极意义的。魏禧自谦不谙理学,但他对理气的看法也很有见识,谓“气动理呈……气成形而理成性”,是指气为第一性而理为第二性,其精到处亦在一般理学家之上。其著作有 《文集》 二十二卷,诗八卷,及《左传经世》、《日录》等书。魏际瑞(1620—1677),原名祥,字伯子,学者称征君先生,魏禧叔兄。提倡见诸行事有用之学,反对虚谈性命,认为圣贤学术乃欲施诸行事,非为正襟危坐而设,著作有《文集》、《杂俎》。魏礼 (1628—1703),字和公,一字季子,际瑞季弟。弱冠刻苦自学,日有所进,后弃诸生,远游闽、粤,北至燕京,过汴、洛、沔、汉入秦,足迹几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访遗佚、慷慨好义,有《文集》十六卷传世。三魏之学由际瑞子魏世杰、魏礼长子魏世傚、次子魏世俨传承,魏禧有弟子梁份。与三魏交游者有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谢文洊、宋之盛、甘京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