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宇文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12 宇文恺555—612城市规划与建筑家。字安乐,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县)人。隋炀帝大业四年(608)任工部尚书。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城市中的两座大城市——隋都大兴城 (唐长安城即在此基础上略加改建而成)和隋唐东都洛阳城都是由他负责规划并主持兴建的。特别是大兴城,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他还主持建造了大量宫殿、庙宇、陵墓等,其中很多在建筑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他撰写过许多有价值的建筑著作,如《明堂议表》、《明堂图议》、《东都图记》、《释疑》等。他首次在重大建筑物修造以前,配合工程设计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和制做建筑模型,对以后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程序具有重要贡献。 宇文恺隋代建筑学家。字安乐,博览群书,多技艺,擅长城市规划和建筑、是隋代负责营建的高级官员。隋文帝时为领营新都副监。隋朝时所兴建的大兴城、东都洛阳、开凿广通渠,修复鲁班故道和长城等大型土木工程,都是在宇文恺的规划和领导下完成的。兴建大兴城的工程虽由高颍挂名总负责,而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实际上 “皆出于恺”。整个城市的设计,建筑具有高超的水平。还曾博考群籍,设计了明堂图样,并做了木制模型,这种使用图纸和模型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炀帝时累迁工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卒谥康。撰《东都图记》、《明堂图议》、《释疑》等书。 宇文恺555—612中国隋代著名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官至工部尚书,负责兴建了隋首都大兴城,东都洛阳城及宫殿衙署,还主持修建了隋的宗庙、离宫、仁寿宫等重大工程。规划的大兴城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对后世深有影响。他考证了隋以前的明堂形制,并附以百分之一比例的平面图和模型,提出了明堂的设计方法。按真实比例制作模型并附以设计说明书是宇文恺的首创。 宇文恺555—612隋朝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朔方(治所在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人。迁居长安,字安乐。隋文帝初年,设计和主持营建大兴城。曾征发民工,开凿广通渠,引渭水达于黄河,以通漕运。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时,任营东都副监,升将作大匠,拜工部尚书。所规划的东都建筑,穷奢极侈。炀帝北巡,造作大帐,其下可容纳数千人;又造观风殿,能容侍卫数百人,下装轮轴可推移。著有 《东都图记》20卷。 宇文恺555~612隋代著名建筑家。字安乐,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人。他喜好读书,钻研建筑,在建筑工程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开皇二年(582年)受隋文帝诏营建大兴城(今陕西西安),恺为营新都副监,实为总设计师,次年三月竣工。该城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全城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3部分,外廓城周长达36.7千米,总面积为83平方千米。城内实行分区设计,宫殿、衙署、住宅、商业各有不同的区域;并运用了里坊制的设计原则,东西向与南北向大街纵横交错,形成网格布局,全城被分成108“里” (唐时称“坊” ),城里街道宽阔笔直,整齐划一。同时,大兴城的修建又考虑到城市供水和环境的美化,把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推向了一个新水平。唐朝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几百年间,未对宇文恺的设计作大变动。宇文恺还于大业元年(605年)主持规划建造了东都洛阳城,因东都建筑得极为壮丽,他遂升任工部尚书。他主持修建的歧州仁寿宫(在今陕西凤翔)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观凤引殿等著名大型宫殿建筑,均华丽精巧,著称于世。在水利工程方面,为解决国都的粮食供应,他曾于开皇三年(583年)率领水工凿渠,引渭水通黄河,修成自大兴城东至潼关、长300余里的广通渠,不但使转运便利,也使隋唐关中农业受益,这一工程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奠定了基础。宇文恺设计的两大都城成了后世效法的楷模,并为邻近国家所仿造。他曾著有《东都图记》、《明堂图议》、《释疑》等著作。但除《明堂图议》部分内容见于《隋史》本传外,其他均已失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