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乐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安乐集

中国佛教史书。二卷。唐道绰撰。道绰(562—645),净土宗创始人之一。俗姓卫。并州汶水(今山西文水)人,一说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十四岁出家,广习经论,尤精《大涅槃经》,尝开讲《涅槃经》达二十四遍。后往太原开化寺师事慧瓒法师,研学空理。常住西河汶水石壁玄中寺,因睹寺中《昙鸾和尚碑》文,深有所感,遂舍弃《涅槃》讲说,改信净土。时为隋大业五年(609),四十八岁。其后三十多年间,每日念阿弥陀佛七万遍,礼拜供养,从不间断。自唐贞观以来,讲《观无量寿经》二百余遍,并广劝有缘者念佛,或用麻豆等物为数量,每称一名,便数一粒,如是乃至积数百万斛者。此即我国念佛数珠之滥觞。及至七十岁,犹生新齿。八十岁时,容色盛发,神气尤爽,犹畅谈净业。贞观十九年(645)示寂,终年八十四岁。弟子有善导、道抚、僧衍、道誾等。所著《安乐集》二卷,有人认为就是《净土论》二卷。
此书内容,由十二大门所成。每门有一番至九番料简,共三十八番料简。皆引经论证明劝信往生。书内引文,计经四十四部,律一部,论八部,释三部,共五十六部。
第一大门中有九番料简,主要说明净土法门易修易证应时应机而广劝修学等。
第二大门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凡要往生净土的人,须先发菩提心,同时批评大乘中人对于无相的偏执异见和认为净土法门是别时意语等,
第三大门四番料简,主要是教相判释和显示全书的正旨:初明难行、易行二道和自力、他力二种法门,说明净土教法是他力易行;次明劫时大小不同;三对大乘佛教分作圣道、净土二门。以下各门都是根据此门所判进行分别解释的。
第四大门三番料简,主要引证中国高僧所行的净土法门作为示范等。
第五大门四番料简,主要说明难行道须修行万劫,易行道净土法门随寿长短,一生即可至“不退位”等。
第六大门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十方净土惟此安乐世界最为殊胜,并说释迦佛正法、像法、末法的年代等。
第七大门二番料简,主要说明此土的厄缚和彼土的解脱,以及此土和彼土修道用功轻重和获报真伪的比较而劝修净土等。
第八大门三番料简,主要引经证明,并提出弥陀、释迦和安乐世界、娑婆世界的比较,而劝舍此土,祈求往生。
第九大门二番料简,主要说明此娑婆世界虽有苦、乐二极、但乐少苦多;弥陀净土则有善无恶、有乐无苦等。
第十大门二番料简,主要引经证明西方净土不可思议等。
第十一大门二番料简,主要劝一切众生依善知识作向西意;并说明净土受生的殊胜等。
第十二大门一番料简,主要引《十往生经》为证,以劝往生西方,并作颂总结,以功德回向一切。
此书撰述的主旨,在于破除异义,显示净土法门的道理。因时值北周武帝排佛,故当时我国佛教中末法思想非常普遍,佛教之存续问题,已形成一种危机。同时又有三论宗诸师,以净土往生之说为有相之见,而注释《摄大乘论》之诸家,则以念佛为“别时意”,都排斥净土法门,作者认为,这些说法均非净土本宗宗义,因而分别加以料简。
此书又依据《大集经》之五个五百年说,主张当时为第四个五百年,众生必须依靠称名念佛方能得救,遂极力提倡念佛法门。这一思想,后由其弟子善导集其大成。这种思想传入日本后,在镰仓时代成为法然与亲鸾创立净土教之基础。
由于道绰先后曾讲《观无量寿经》二百余遍,后人认为此书恐是其讲经之余的笔录,乃是解释《观无量寿经》之要义,宣扬往生净土之真谛的。
此书注疏甚多,其中主要有良忠的《安乐集私记》二卷、良荣的《安乐集见闻》二卷、贞准的《安乐集新抄》五卷、大可的《安乐集钥闻》七卷、僧睿的《安乐集义疏》二卷、僧鎔的《安乐集里鼓》五卷、抱质的《安乐集讲录》四卷、宝云的《安乐集访导笺》五卷、慧琳的《安乐集日纂》三卷、宣明的《安乐集讲义》六卷、慧然的《安乐集讲录》六卷等。
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安乐集

二卷。唐代释道绰(562—645)撰。道绰,俗姓卫,并州 (今山西省太原)汶水人。十四岁出家入寺,用功尤为刻苦,学法尤为勤奋。对 《大涅槃经》特别有研究,曾开讲二十四遍。他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又从蒙山开化寺慧瓒禅师讲究空理,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他住玄中寺时,舍其 《涅槃》讲说,修习净土行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观想礼拜,精勤不断。先后为信众开讲《观无量寿经》约二百遍,讲经散席,大众欢喜赞叹,念佛的声音响彻林谷。因玄中寺属西河汶水之地,故后人称道绰为“西河禅师”。(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396页)经他热心弘化,善导广劝道俗信众念阿弥陀佛名,遂使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七岁以上的男女人人都会念称阿弥陀佛的名号。由于他的博学,更由于他对佛法的执著研习,遂使他成为唐代净土教的一位受人敬仰的高僧。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曾驱车专程来到玄中寺访问道绰,为文德皇后祈愿。道绰净土学的主要特色,是重视经证。主张教法应该和时机相应,以菩提心为其根本,以念佛三昧为其要行。在他感召下涌现出不少净土法门高僧、如善导、道抚、僧衍、尼大明月等僧人。道绰的著作,现存的有《安乐集》上下二卷,亦称《净土论》。此书共分十二大门,每门有一番至九番料简,共三十八番料简,皆引经论劝信往生。集内引文共五十六部,其中经四十四部,律一部,论八部,释三部。第一大门中有九番料简,主要说明净土法门易修易证应时应机而广劝修学; 说明以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为宗,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之王。说明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报身报土,上至菩萨下至凡夫俗子都可往生。第二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凡要往生净土的人,须先发菩提心,批评大乘中人的偏执异见。第三大门有四番料简,主要是教相判释并显示全书正旨。第四大门有三番料简,以中国高僧行净土法门为示范,说明习此门的种种好处。第五大门有四番料简,说明难行道、易行道的区别和修习方法。第六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十方净土惟安乐世界最为殊胜,劝人立志求往,机会莫错过。第七大门有两番料简,主要说明此土的厄缚和彼土的解脱,劝修净土。第八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引证比较,劝人舍此土,求往生。第九大门有两番料简,主要说明弥陀净土有善无恶、有乐无苦,寿命长远不可思议。第十大门有两番料简,引经证明西方净土不可思议,劝人回向西方以成大益。第十一大门有两番料简,劝一切众生依善知识作向西意,并说明净土受生的殊胜。第十二大门有一番料简,以《十往生经》为证,劝人往生西方,并作颂总结,以功德回向一切。本书彰显自宗的学术思想集中表现在:第一、圣净二门思想,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由于找不到圣道、净土二种胜法,才生死轮回终不可解。第二、十念成就,即讲一个人十念相续称佛名字,一定往生之理。第三、末法思想,即指西方净土是佛法被灭后的唯一出路。早打算,早修持,早到达,早得益。否则,前途未卜,凶多吉少。此书在唐代中叶传入日本,因此在海内外均有很大影响,也是研习净土宗的重要资料。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