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澜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安澜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的组成部分。位于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北部都江堰景区,内江和外江分水处,横跨岷江,是联结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桥始建于宋以前,原名珠浦桥。宋代重修,改称平事桥。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重建。据20世纪八十年代出土的《何先德墓铭》载,塾师何先德夫妇目睹此处渡口经常翻船,相继淹死一百余人,便主动募捐集资,主持修建索桥,翌年竣工,命名为安澜桥,后人又称之为“夫妻桥”。原桥以木排为板,石墩为柱,以慈竹扭成缆绳,横架江面。桥身高13米,长340米,分为八孔,用六排木架支撑竹索,桥梁为十根直径16.5厘米的竹索,上铺木板作为桥面,两侧各用竹索五根作为栏杆,悬挂江心。远远望去,索桥宛若“渔人晒网”,十分别致。1973年,因修外江水闸,将此桥下移100米,并将竹缆改为钢绳,木排和石墩均改为钢筋混凝土。桥长280米,大抵保留了原桥风貌。增建桥头堡,飞檐画栋,古朴典雅,颇具民族特色。

安澜桥

中国古桥。位于四川省灌县(今都江堰市)城郊二王庙前都江堰,横跨岷江内、外江。始建于宋之前,名珠浦桥,后又改为平事桥。旧时以竹为缆,木桩为墩,承托竹索,上铺木板,旁设拦索,长约500 m。清嘉庆八年(1803)重建,用竹篾编成粗5寸的竹索24根,建成长340 m、宽3 m多的8孔竹索桥,桥高13 m,最大桥孔跨61 m。绞索设备安装在桥两端石室内的木笼中,用木绞车收紧桥的10根底索,用大木柱绞紧12根扶拦索。1974年因修外江水闸,原桥墩木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竹索改为钢丝绳,较原址下移约100 m。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