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徽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08 宋徽宗1082—1135

北宋皇帝、书画家,即赵佶。神宗子。1100—1125年在位。哲宗时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即位。在位时,昏庸荒淫,穷奢极欲,政治腐败。任用蔡京、童贯等主持国政,贪暴残虐,滥增捐税;兴建华阳宫等宫殿,并搜刮江南奇花异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园,称“艮岳”;尊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爆发农民大起义。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与赵桓一起为金兵俘获,后死于五国城 (今黑龙江依兰)。后世称为昏君。

宋徽宗1082—1135

即赵佶,是神宗第十一子,哲宗之弟。母为钦慈陈皇后。即位前,神宗曾授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哲宗在位时,又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 (1096) 又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封端王。五年,加封司空,兼昭德、彰信军节度使。元符三年 (1100) 正月哲宗卒,赵佶继位。时年十九岁。即位初,向太后 (神宗后) 摄政,重新起用旧党人物。次年徽宗亲政,又起用蔡京等新党,并定司马光、文彦博等百余人为 “元祐奸党”;定章惇等为 “元符党人”,立党人碑于端礼门。在位期间, 宠信蔡京、 王和宦官童贯等人。 这些宠臣互相结托,取媚于徽宗,把朝政引入极端腐败的道路。徽宗纵情享乐,兴建华阳等宫,大兴 “花石纲”; 佞信道教,自号 “教主道君皇帝”,大修道观,设置道官二十六等,更一步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了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金兵攻辽,微宗于宣和二年 (1120) 派人浮海去跟金朝订立 “海上之盟”,与金夹击辽。宣和七年辽亡。同年十二月,金兵南下侵宋。因徽宗统治的北宋王朝腐朽无能,金军很快占领燕京,并长驱南下,直逼汴京。徽宗一面遣使求和,一面号召天下 “勤王”,并下“罪已诏书”,慌忙将皇位传给赵桓 (钦宗),自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带着蔡京、童贯等南逃。金兵北撤,他又回到汴京。靖康二年 (1127),与钦宗等被金兵获俘,后死于五国城 (今黑龙江依兰)。徽宗在书法、绘画上均有造诣。他的正书称“瘦金书”,也写狂草,后有正书及草书《千字文卷》等书迹传世;绘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尤擅花鸟画,今存有 《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

宋徽宗1082—1135

即赵佶。北宋书画家。宋神宗子。工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


宋徽宗1082—1135

北宋皇帝(1100—1125)。名赵佶。统治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权阉,贪污横暴,掠夺民财。又尊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兴木土、广建宫观庭院,设局搜刮奇花异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艮嶽”,劳民伤财,导致农民揭竿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至死不得归。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参见“艺术”中的“宋徽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