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明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明帝439—472即刘彧,字休炳,宋文帝第十一子,母沈氏。九岁封淮阳王,后改封湘东王。孝武帝时,累迁镇军将军、侍中、雍州刺史。公元465年入朝时,被前废帝刘子业扣留于都城,备受凌辱。年底谋杀刘子业,并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泰始。465—472年在位,共七年。刘彧称帝后,江州长史郑琬奉十岁的晋安王刘子勋在寻阳 (今江西九江) 为帝,并进军建康。刘子勋是孝武帝第三子,他的两个弟弟刘子顼、刘子房都由长史作主,分别在会稽 (今浙江绍兴)、寻阳起兵响应,刘宋各地郡县都卷进,爆发了以文帝系诸王和武帝系诸王间的内战。刘彧接受吏部尚书蔡兴宗 “至信待人” 的建议,除前废帝刘子业暴政,施宽政以安人心; 另遣人厚抚反叛者在建康的家属。同时遣将东下,先挥师浙东,消灭会稽方面的刘子房等,再进攻西线,俘杀刘子勋和刘子顼等十人,孝武帝二十八子前后全被杀尽。原支持刘子勋的徐州刺史薛安都、益都刺史肖惠开等都遣使乞降,但刘彧一意北上,率五万兵力示威于淮北。幽州、兖州、徐州、冀州、青州的镇将纷纷投降北魏,淮北尽沦入北魏。淮南乃成为前线,在烽鼓相达、兵火相连的情况下,淮南也弄得民荒财单了。宋之国力大为减弱。刘彧虽也受过刘子业的迫害,但大权在握后,不仅杀了孝武帝诸子,还把自己仅存的五个弟弟杀了四个,连救过自己命的建安王刘体仁也杀掉。这种骨肉相残削弱了统治集团自身的力量。生活上也贪财好色,大修湘宫寺,并埋钱于殿内以为私藏。刘彧有文才,曾著书 《江左以来文章志》,并续卫瓘所注《论语》两卷。及上台,也多引用才学之士。但在位后期疑神好鬼,对书面文字多所忌讳,违者遭殃。472年病死,终年三十三岁,谥明帝,庙号太宗。葬高宁陵 (江苏省江宁县幕府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