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话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话本宋代的白话小说。话本原为说话人的底本,所谓说话即演讲故事。说话早在唐代业已出现,至宋而兴盛起来。当时属于说话范围的主要有小说、谈经、讲史、合生四类。其中小说和讲史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在形式上,话本正文之前有“入话”,正文之中往往穿插骈文韵语或诗词,文末以诗词作结。在语言上,话本运用接近口语的白话或杂以浅近的文言。话本的数量仅据罗烨《醉翁谈录》统计即有115种,今存二三十篇,散见于《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书中。这些话本小说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爱情、公案两类。前者多以市井细民为主人公,描写他们的恋爱悲欢,肯定和赞扬他们对于封建礼教的抗争及对爱情的追求、执著与坚贞,如《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后者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谴责了昏庸残酷的官僚集团,肯定了一些为民出气的侠盗与清官,如《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简帖和尚》等。另外,有的作品表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如《郑意娘传》。在艺术上,话本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城市下层人物形象,熟练地使用了对话、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段,情节曲折复杂,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讲史类多据史书敷演而成,今存长篇《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宋话本标志着中国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它对后世短篇白话小说、长篇历史小说,乃至戏剧都发生了深远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