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官渡之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12 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袁绍争夺北方的战略决战。当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4州之地,自恃兵多粮足,企图相机与曹操决战,占有中原。建安四年(199)秋,曹操遣军至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北12里)筑垒备战。次年二月,袁绍亲率步骑10余万人,进占黎阳(今河南浚县境),准备进攻。四月,袁绍派颜良围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曹操声东击西,率轻骑5000北进延津佯渡,伪示奔袭袁军后方。袁绍急援延津进驻朝歌(今河南滑县),曹操乘机东取白马、袭斩颜良,又于延津败袁追兵,序战获胜。八月,袁绍连营逼进,东西数十里。曹操以劣势兵力筑垒,与之相持3月之久。九月,操军劫烧袁军粮车数千辆。十月,操亲率5000精锐夜袭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焚其粮屯,袁绍全军动摇。张邰、高览惧绍降罪降操,曹军歼袁军主力。袁绍仅率8百骑仓皇渡河北走,余部7万余人投降。此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运用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官渡之战Guandu zhizhan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官渡战前,袁、曹是北方的两强。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袁氏四代有五人出任三公,势倾天下。董卓之乱时,袁绍被推为讨董联军的盟主,以后占领冀、幽、并、青四州,兵多将广,粮草丰足。当时,曹操占据兖、豫二州和司隶,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屯田积谷,发展生产,亦生气勃勃,但势力终不如袁绍。建安四年(199),袁绍集中精兵10万,骑万匹,准备进攻曹操。谋士沮授等加以劝谏,绍自恃地广兵强,不听。曹操闻讯,立即进兵扼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继而分兵屯官渡。不久,刘备叛曹袭取徐州,遣使与袁绍连兵。次年(200)正月,曹操派兵进击刘备,时袁绍竟因儿子有病不肯乘机攻曹,丧失了大好战机,使曹操在击溃刘备后从容回师官渡。二月,袁绍始派遣大将颜良进围曹军侧翼刘延于白马,而自领大军进驻黎阳,准备渡河。曹操声东击西,佯装北上延津(今河南延津北)攻击袁军后方,袁绍果然分兵西去迎敌,但曹操却突然引军急趋白马,大破袁军,斩杀颜良。白马之围解除后,曹操率领军队与百姓沿河向官渡撤退,袁绍派大将文丑等领6千骑兵追击。至延津南,曹操令置辎重于道上引诱袁军,袁军中计,纷纷争抢辎重。曹军不满6百,猛然出击,杀死文丑,大获全胜。此后,两军在官渡相持数月。曹军军粮不继,处境艰难;百姓疲困,多叛而归袁。曹操准备放弃官渡,退守许昌。谋士荀彧主张不可后退,先退者败,操从彧议,坚守不动。九月,袁绍运粮车数千乘送军粮到官渡,曹操派兵截击,烧毁粮车。十月,袁绍又从河北运来军粮万余车,由部将淳于琼领兵1万多人押运,以防曹军再次袭击。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叛归曹操,报告袁军运粮至乌巢(今河南延津县境)的情况,并建议派兵夜袭乌巢。曹操遂亲领5千精兵,换上袁军旗帜,每人带一捆干柴,连夜从小道进发。曹军到达乌巢,包围了袁军,放火焚烧军粮,袁军顿时大乱。袁绍得知曹操奔袭乌巢,以为曹军大营必然空虚,派大将张郃以重兵劫营,只派少数骑兵救援乌巢。张郃遭到曹军顽强抵抗,久攻不下,而乌巢已经失守、军粮烧尽,张郃见大势已去,便率军投降曹操。曹军乘胜出击,袁军完全崩溃。袁绍只带着长子袁谭和800骑兵逃还河北。建安十年(205),曹操彻底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时人说: “袁公(绍)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操)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这个分析和比较大体是中肯的,官渡之战之所以曹胜袁败的原因就在于此。 官渡之战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之著名战例之一。袁绍自并公孙瓒,兼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挟众十余万,粮秣丰足,拟与曹操决战,以统一北方。建安四年(199年)率兵十余万南下,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曹操集中四万余步骑之劣势兵力,于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十二里)及其以北地区布防拒绍。四月,曹操以佯渡延津(在当时之白马、黎阳间之重要渡口),伪装奔袭绍军后方及奔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斩颜良,诛文醜,取得了白马、延津序战之胜利(见延津、白马序战条)。操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八月,绍连营进抵宫渡以北地区,以沙堆为依托,列阵东西达数十里。绍又进抵官渡城下,起土山地道攻城,操拒守。曹操又听从荀彧之计,罢还军许昌之念,坚守官渡,以弱制强,与绍决胜败。九月,操又用荀攸计,乘绍军无备,遣将兵袭焚绍之运粮车数千辆。十月,绍谋士许攸因绍不能足其贪财之欲,遂降操。操因得知绍将淳于琼率军万余护屯军粮于乌巢(今河南延津南封丘西,时距绍营四十里),操遂留曹洪守官渡,亲率五千轻骑袭乌巢。绍军败后,退守粮屯待援。操挥军包围纵火,焚其粮屯及粮车,绍仅以轻骑援乌巢,以主力继攻官渡。但官渡未克,乌巢已失,粮屯被烧,全军动摇,纷纷溃降。绍将张郃、高览因攻官渡不力,惧绍降罪而降操。操乘机全线出击,歼绍军主力。绍与子谭率八百骑怆惶渡河北走,余部七万余皆降。此役,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之基础。 官渡之战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东汉末年,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对主要对手曹操比较轻视。建安四年(199) 率兵十余万南下,急于与曹操决战。曹操听到袁绍要南攻许昌的消息,于同年八月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据黄河为守。九月退守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以不足四万的劣势兵力与袁绍相距。次年春,袁绍发表了声讨曹操罪状的檄文。八月,将主力推进到官渡。曹操深沟高垒,坚守官渡阵地。九月偷袭袁军成功,烧掉袁绍几千车军粮。十月,袁绍重新将一万多车军粮运到乌巢 (今河南延津东南)。谋士许攸劝袁绍分遣轻兵袭许,遭到拒绝,愤而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顾不上穿鞋,光着脚出门迎接。他采纳许攸建议,亲率五千精骑,打着袁军旗号,乘夜赶到乌巢,放火烧粮。袁绍听说曹操出击乌巢,以为这是进攻曹操大营、击败曹军的好机会,声言 “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 ( 《后汉书·袁绍传》)。于是派大将张郃、高览率领重兵攻打曹操官渡阵地,只调遣几千骑兵援救乌巢。曹操在乌巢苦战击破袁绍守军,烧掉了袁绍的全部存粮。消息传到官渡前线,张郃、高览等见大势已去,向曹操投降。袁绍军心涣散,士卒纷纷溃逃。曹操出兵进击,袁绍和他的长子袁谭只带了八百多骑,逃过黄河。余众投降后全部被曹操坑杀。这一战役,曹操先后消灭了袁军主力七万多人 官渡之战Guanduzhizhan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间的一次会战。建安四年(199),袁绍占据了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有势力的军阀之一,并想吞并曹操,于是在七、八月间挑选精兵10万,骑万匹,由河北南下,欲攻克许都(今河南许昌),曹操采取后发制人的方针,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设防。当时,袁绍兵多粮足,而曹操只有士卒二、三万人,实力远远不如袁绍,但曹操在用人、计谋、作风上都胜过刚愎自用的袁绍,而且袁军虽多,却内部不和,军心不稳,这都是使曹军战胜袁军的有利因素。公元200年2月,袁军进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8月,袁军主力进屯官渡,阵地东西数十里,与曹军隔河相峙。10月,袁绍派淳于琼带兵万人护送军粮屯放在乌巢,准备与曹军进行持久战,谋士沮授建议袁绍派重兵把守粮库,防止曹军偷袭,袁绍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谋士许攸又建议袁绍派兵绕道从后面袭击许县,也未被袁绍接受。许攸见袁绍无谋又刚愎自用,必然失败,于是连夜投奔曹操,他为曹操献计,以轻兵袭击乌巢,曹操接受了此建议,亲率5千精兵袭击乌巢,杀死守将淳于琼,焚烧了全部军粮,造成袁军军心摇动,曹操乘势出击,大破袁军,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只带了800骑兵逃回河北,余众投降,全部被曹操坑杀。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消灭袁军7万多人,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东汉末年,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大的豪强割据势力。建安四年(199年)率兵10余万南下攻曹。曹操以2万左右的兵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拒。这时袁军势大,曹操兵少粮缺。次年,曹操利用袁军轻敌无备,偷袭其后方,焚烧其粮车、粮屯。袁军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歼灭袁绍的战争,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详“军事”中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群雄割据。袁绍占有冀、青、幽、并四州 (今河北、山东、山西一带),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199)率精兵十万。南下,准备直捣许都,劫夺汉献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兵少粮缺,只能以劣势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拒。次年春,曹操乘袁军轻敌,内部不和,两次偷袭袁军后方,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灭了袁军主力7万多人。这次战役,使袁绍严重受挫,从此一蹶不振,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东汉末年的一场以少胜多战役。199年,袁绍占有幽、冀、青、并四州,曹操占有兖豫二州,都想统一天下,吞并对方。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汉献帝建安五年(200),袁绍率兵10万、骑兵1万,曹操集中4万余步骑之劣势兵力,于官渡地区决战。曹操纳许攸计,遣将兵袭焚袁绍运粮车数千辆。十月,曹操亲率5000轻骑袭乌巢,焚其粮屯及粮车,绍将张郃、高览降操。全歼袁军1万人,操乘机全线出击,歼绍军主力7万余人。袁绍与子谭率800骑兵仓皇渡河北走,余部2万余皆降。 官渡之战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地区战胜袁绍的一次大战。东汉末年,割据北方的豪强势力袁绍自恃实力雄厚,发兵10万南下进攻曹操,并于建安五年二月进占黎阳(今河南浚县)。曹操以2万兵力在官渡迎战,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围攻白马城(今河南滑县东南)的袁军,斩其守将颜良。又于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伏击袁绍追兵,杀其大将文丑。八月,袁军至官渡与曹军对阵,迫曹军与之决战。曹军坚守不出,后采用谋士许攸之计,由操亲率5000精兵夜袭绍军粮秣重地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破守军淳于琼部,尽烧屯粮。袁军闻讯,军心震动,内讧迭起。曹军乘机出击,大败袁军,俘敌7万余人,缴其全部军资。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