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宜侯矢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57 宜侯矢簋西周康王时期青铜盛食器。1954年于江苏丹徒烟墩山西周墓出土。簋通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分器身与圈足两部分。器身有4个兽首耳,圈足上有4个扉棱。涡纹为主体纹饰,涡文之间与圈足上饰变体夔纹。簋主人系一名矢(zé)的奴隶主。簋腹内有铭文120余字,现可识读的118字,记周康王对矢进行封赏事。是迄今唯一记载周天子分封诸侯的重要青铜器。 宜侯矢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县。通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腹内底有铭文12行约130字,记载周康王封矢为宜侯并赏以器物、奴隶、土地等。对研究西周历史和分封制度等价值甚高。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宜侯矢簋1954年在江苏省丹徒县烟墩山西周墓出土,西周早期青铜盛食器。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四兽首形耳,浅腹,高圈足。腹、圈足皆饰纹。内底有铭文126字,记述了周王册命矢为宜侯,赐给土地和奴隶等。矢原为虞侯,改封为宜侯;宜地可能为今丹徒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