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审美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审美观shenmeiguan或称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的内容之一,是人们对美、审美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希腊著名医学家噶伦曾经说过:“身体美确实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意大利的塔梭也说:“美在于四肢五官具有一定的比例, 加上适当的身材和美好悦目的色泽。”这里的“比例对称”、“有一定的比例”、“适当的身材”,就是一种关于人体外表美的审美观。审美观念不是人脑凭空产生的, 它也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长期审美实践中审美经验广泛积累、反复加工提炼的结果。 审美观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对美的总看法、总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审美观指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要在审美活动中用一定的观点去观察、评价美,最后形成的审美观念。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审美观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和发展,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是社会实践、审美实践的产物。因此,审美观不仅受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生活的各种影响和制约,还受科学文化水平、伦理道德观念,心理因素和年龄、经历、职业、环境等的影响和制约。审美观的核心是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它依据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是否一致而分为进步的、健康的审美观或腐朽的、颓废的审美观。老年人由于其生活的阅历一般多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审美观,他们对生活的真谛认识较多、较深刻,容易识别什么是生活中真正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但是,由于老年人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以往的人情世故很眷恋,对那些能勾起他们对往事回忆的事物感到特别的亲切,因而给予较高的“美”的评价;而对那些比较新的、与传统的东西背离较远的事物,则评价较低,给予更多“丑”的指责。因此,老年人的审美观相对较为保守。在色彩上,老人一般喜欢暗淡柔和;在节奏上,老人一般喜欢缓慢细水流长;在声音上,老人一般喜欢平和,高低悬殊不大的,如此等等都能说明老年审美观的特点。 审美观在审美活动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所持的态度和看法的总和。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快而美好的情感。审美观就是从审美的角度观察世界和人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道德观的组成部分。审美观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生活经历和环境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对美有着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审美观。审美观决定人们的美感、审美趣味,也影响人们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是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正确反映,它强调审美的功利性、实践性,同时重视审美的强烈的情感特征和丰富的个性特征。树立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对于人们进行美学研究和各种美的实践活动,对包括道德建设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